就在北京樓市調控“9·30”政策出臺“滿月”之際,北京土地市場為落實調控政策,“出爐”了一個令購房者高度關注的舉措——在土地出讓環節就確定未來住宅銷售價格。
9月30日,北京市發布《關于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控地價、限房價”的土地出讓方式,在嚴控地價的同時,對項目未來房價進行預測。
北京市規劃國土委近日就9月底掛牌的4宗地塊發布第二次補充公告,進一步細化4宗試點地塊的競買規則及形成住宅后的銷售價格。這4宗地塊未來形成住宅后的銷售限價由市級和屬地相關部門共同會商確定。最終價格以周邊項目成交均價為基礎,綜合考慮出讓地塊周邊配套水平等因素后確定,與周邊自住房定價基本適應。
與此同時,此次補充公告中還預設了這4宗地塊的地價上限。這次4個地塊設定的地價上限,普遍比市場預期的成交價格水平要低。這一舉措是為了防止“高價地”的出現。
分析人士指出,從土地供應到最終房屋的銷售,一般會有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現在就鎖定未來的房價,意在合理引導市場預期。設置地價上限也是為了引導市場主體理性參與競爭,將北京土地市場的地價水平穩定在合理區間。
北京房地產市場房地“雙控”的調控舉措,給市場帶來的實質影響令人期待。而“9·30”調控政策出臺以來,北京市連出“實招”對樓市產生的“降溫”效果已逐漸顯現。
市場機構“偉嘉安捷”分析指出,“9·30”新政不僅調整了首套與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對于二套住宅的界定也嚴格執行“認房又認貸”。受到首付比例提升的影響,大部分首次與二次置業人群買房成本加大,促使原本有出手打算的買賣雙方都陷入了新政的“觀望期”。
此外,北京嚴查房地產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對為市場非理性上漲“添柴加火”的行為進行嚴厲查處。
北京市住建委對30個在售項目和52家房地產經紀機構進行執法檢查,對存在捂盤惜售行為的項目停止網簽,對其違法違規行為立案查處;對房地產經紀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立案12起。
根據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數據:10月1日至16日,能體現市場活躍程度的購房資格核驗數量為1.74萬戶,較9月同期同比回落50%左右。
記者近期走訪各售樓處及中介門店看到,較之9月份忙碌的景象相比,人流已經全面回落。在位于海淀區的一處改善型項目的銷售中心,來訪的客戶量從此前每天30組到40組下降到每天不到5組。
有專家指出,在新政的嚴厲調控下,買賣雙方的博弈形勢已經發生變化,買方的話語權正在加大,而賣方的話語權則在減小。樓市價格正在朝著有利于買方的一側傾斜。
一個月來,房地產市場趨穩的城市不僅只有北京。國慶節期間,全國20多個城市陸續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盡管嚴厲程度不同,但目標都是為“高燒”的樓市“降溫”。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國慶節期間,多個城市出臺新政之后,樓市降溫迅速,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15個一線及部分二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大幅縮小,深圳、成都甚至出現了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