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列磁浮列車已經運送到達S1線的石門營車輛段,之后將會啟動列車調試。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市重大項目辦獲悉,預計2017年底S1線可以實現載客運行,屆時門頭溝的市民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到達位于石景山的蘋果園站。
S1線是北京首條磁浮線,也是北京中低速磁浮交通運營示范線。在規劃圖紙上,S1線呈現出“反Z”形狀,西起門頭溝石門營站,東至石景山蘋果園 站,自西向東分設石門營、小園、礦務局、上岸村、石龍路、四道橋、金安橋和蘋果園8座車站。未來在金安橋站,將可與地鐵6號線西延換乘,在蘋果園站,可與 地鐵1號線以及6號線西延段實現換乘。
昨天,北青報記者在S1線的石門營車輛段,看到了抵京的首列磁浮列車。從車身外觀和內部來看,S1線和既有運營的普通地鐵列車并沒有太大區別, 車內也是設置了面對面的雙排座椅,整節列車的座位數共有186個,車身寬3米,跟普通A型車寬度一致,但長度比A型車短,頭車長15米,中車長14米,且 和普通地鐵相比,因為損耗小,磁浮列車維修更簡單。
市重大項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S1線磁浮列車將采用6輛編組,總長度為89.6米,額定載客數為1032人,而每列磁浮列車的最大載客量可達到 1302人,通車后會有10組列車用于日常運營,發車間隔為5分鐘,照此計算,單向每小時的運量能達到1.56萬人。北京控股磁浮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 長、總經理王平表示,S1線列車時速約100公里,投入運營后,行進中的最高時速是80公里/小時,包含乘客上下車時間在內,行駛全程的時間將不超過20 分鐘,可以有效改善首都西部地區居民的交通出行條件。
“磁浮列車具有超強的爬坡能力,是輪軌列車爬坡能力的兩倍,且轉彎半徑小,能夠減少占地,相應也能減少管道拆遷和交通改造,使得工程實施成本大大降低,可以克服復雜環境實現靈活選線。”市重大項目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磁浮列車在市內建成區的應用正在研究中。
釋疑
“磁浮列車屬于非電離輻射,是無害輻射”
S1線磁浮列車不同于以往的輪軌鐵路,沒有車輪,車體和軌道不接觸,沒有摩擦,因此也沒有震動。那這樣“懸浮”的列車夠安全么?運行時的噪音會 不會很大?國防科技大學磁浮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磁浮列車在行駛過程中,車身都會浮起,包括站點停靠的時候,浮起時會與軌道形成8至10毫米的間隙, 但車身起落非常平穩,乘客基本感受不到。該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S1線是利用電磁力實現列車的無接觸支承和導向,通過直線電機牽引,避免了傳統輪軌系統 車輛的機械磨損和振動,運行過程中振動小、噪聲低,“噪聲大約是兩個人隔桌交談時的聲音大小”。
對于安全性,這位負責人表示,列車是“抱”在軌道上運行,車、軌、梁一體,車身緊扣軌道,因此沒有脫軌和翻車的危險。若遇到突然斷電等緊急情 況,蓄電池冗余也可供電,電量足夠支撐2分鐘的懸浮,列車可在20秒之內平穩落地。此外,列車還采用電制動、機械制動、“落車”輔助制動三重制動方式,獨 具的落車制動功能,也可使“低速飛行”中的磁浮列車垂直降落在軌道上。
此外,在多年前磁浮列車建設被納入考慮時,就曾被專家質疑過“電磁輻射大”。“電磁輻射就是個偽命題。”這位負責人表示,中低速磁浮屬于吸力型 磁浮,漏磁小,懸浮、牽引時的磁場低于1kHz,相比而言收音機發射的最低頻率則為525kHz。“磁浮列車屬于非電離輻射,對人體沒有積累和破壞效應。 我們平時生活中使用的電臺、手機、微波爐就都是非電離輻射,屬于一種無害輻射,時間長最多會有一些發熱,就像手機打電話時間長的效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