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1862690件藏品! 故宮亮最新家底

2017-03-30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剔紅“乾隆御稿”云龍紋箱。

  ▲昨天(29日),觀眾在延禧宮欣賞新展出的文物。 記者 李繼輝攝

  畫琺瑯開光鳥獸圖爐

  甲骨文字刻辭牛骨。

  1862690件!這是故宮昨天公布的家底兒新數字。對比3年前,宮藏文物多了55132件。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解釋它們的來源:“有些是每年新征集的,有些是各界捐贈的,還有相當一批是因為清點新發現的。”

  細到什么份兒上?

  成捆兒的乾隆御詩首次按頁清點;2萬余件甲骨文敷了“面膜”,6300件做了拓片;30箱清代御窯殘瓷按時代、品種分類后,重新拼合;手巾、坐墊等一度被隨意堆放的舊物熏蒸入庫,盛放黃馬褂的箱子一改雜亂堆放狀態,編號入庫;明清尺牘要讀準內容,才會被“賜名”入庫……一批舊物首次獲得了文物身份。

  如果按門類分,3類藏品增速最猛。其中包括乾隆御稿與尺牘726件;甲骨類文物16511件;陶瓷類文物4425件、標本7808件。

  至此,故宮藏品數據刷新:總計1862690件。

  難得的是,這些文物呈現出霸氣的“倒金字塔”格局。“大部分博物館都是珍貴文物比例低,所以被稱為鎮館之寶。”單霽翔說,“故宮的珍貴文物最多,有1683336件,占九成以上。剩下的一成中,一般文物163969件,標本15385件。”

  這種格局也給文物、藝術品“入宮”設置了一道天然門檻兒。故宮將其總結為“三不”——非當代杰出藝術家的作品不要,非杰出藝術家的代表作不要,杰出藝術家代表作高頻率大范圍捐贈不要。

  單霽翔解釋“掐尖兒”的原因:“庫房有限,倒金字塔式的格局注定非精品不收。這也是給別的博物館留下機會,如果大量優秀藝術品收入宮里,由于展位有限,得不到展出機會,起不到教育和傳播的意義。”

  更多的館藏將通過數字化手段亮出來,一輪文物細編目將啟動。單霽翔透露,目前故宮網站可以查到180余萬件藏品的信息,但配圖只有約40萬張。“未來,更多的文物要公開照片,供人觀賞和研究。”快人快語的單霽翔為文物攝影師們招攬“生意”,“攝影師每天8點半到下班都在,請各部門都抓緊行動起來,找他們給文物拍照。”

  追訪

  故宮家底兒永遠“數不清”

  故宮到底藏了多少文物?故宮先后發布過兩次,第一次是2010年12月,當時數了7年,得出1807558件的館藏數。再就是這次,花了3年,文物總數達到1862690件。

  不過這也不是最終數據。此次清理中尚未完成的項目還在推進。單霽翔說:“不斷公布文物情況,是博物館的良心。故宮將定期向公眾發布最新的藏品動態,歡迎社會各界監督。”

  不僅發布數據,故宮還特意為這次3年“盤點”舉辦了“大隱于朝——故宮博物院藏品三年清理核對成果展”,并出版配套圖錄。4月15日前,觀眾可以到延禧宮看一看新躋身文物圈兒的藏品們。

  鏈接

  藏品明細:繪畫53421件、法書75676件、碑帖29726件、銅器159736件、金銀器11650件、漆器18913件、琺瑯器6619件、玉石器31796件、雕塑10243件、陶瓷378860件、織繡181739件、雕刻工藝11423件、其它工藝13599件;文具85643件、生活用具39832件、鐘表儀器2837件、珍寶1134件、宗教文物48912件、武備儀仗32721件、帝后璽冊5070件、銘刻49816件、外國文物1809件、其它文物3374件;古籍文獻602211件、古建藏品5748件、其它182件。

  故事1

  解讀甲骨,古人為什么事占卜

  故宮收藏甲骨總數初步統計有22463件,占世界現存殷墟甲骨總數的18%,屬于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單位。然而,除《甲骨文合集》著錄1440片,絕大部分未進行科學化的整理與保護,更未開展對甲骨內容的研究和探討。

  從2014年起,故宮博物院館藏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研究成功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目前對7638件甲骨拍了照,6300件甲骨做了拓片,還有2700件完成了摹文。一些遠古的內容隨之披露出來。除了祈求風調雨順等,古人也會為“瑣事”占卜。比如商王武丁會為妻子婦好分娩問卦,還有的占卜是想知道祭祀先祖需要多少祭品。

  故事2

  整理御詩,乾隆大事小情均留詩

  一生鐘情寫作的乾隆,留下詩作43000余首。以往,這些詩分散在故宮書畫部和圖書館庫房里。此輪,故宮人逐頁清點,3年累計用了6000個編號。

  這些冊頁基本包含了乾隆一生的詩文作品,既有御筆稿(朱筆),也有大臣謄寫稿(墨筆)。其形制多剪裁成統一規格的長條形,少量有異常書紙。從文檔看,乾隆遇到大事小情都作詩,甚至當全國各省發生災害,這位皇帝都要賦詩一首表達應對辦法,并祈福四海升平。

  故事3

  考證尺牘,為四萬余書信找主人

  故宮有43200余通尺牘,基本都是1949年后通過政府撥交和接受捐贈、收購等方式逐漸充實的。這些尺牘絕大多數是明清名人書札,涵蓋了七八千位作者。

  此次故宮對所有尺牘進行了影像采集,并給800通尺牘定了名。“尺牘書寫相對隨意,作者不寫姓氏,也不寫受書人,所以需要大量考證方能準確定名。”單霽翔說,故宮藏的尺牘多出自名人之手,既有身居高官的朝臣,也有文人士大夫,還有冒死彈劾奸佞的忠義之士,他們對歷史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有的在文學、藝術和思想領域頗有造詣。“尺牘是我們研究當時社會、文化和思想嬗變的珍貴資料庫。”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