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夫婦的老照片、不同材質的簾子墜,還有藍色的椅墊兒……剛開幕的《大隱于朝——故宮博物院藏品三年清理核對成果展》上,幾乎找不到重器身影,也沒有《清明上河圖》等堪稱國寶的宮廷寶貝露臉兒,反而是靠這些昔日曾經算不上文物的宮藏小件兒們挑大梁,招徠人氣。
故宮博物院在其官方微信上提到,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夠較為全面、系統地展示故宮近3年藏品清理工作的概況和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也希望借助展覽這一形式來宣傳普查成果,能更利于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達到“以昭公信”的特殊意義。
眾所周知,故宮博物院“家大業大”,工作人員花費了7年時間,在2011年發布了家底兒盤庫細賬:一共有25大類,總計1807558件(套)文物。如果按一秒鐘瀏覽一件文物的速度,看完這些藏品,您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大約需要花費20多天。
一部分被束之高閣多年的文物重新獲得關注。比如在紫禁城里藏有大約2萬多片甲骨文。但關于這些甲骨文的內容等從未公開發布過。此次展覽中,甲骨刻辭就領銜出演了。其中,一件商代刻辭牛骨上,生動的象形文字清晰可辨。故宮方介紹,甲骨文堪稱中國最早成系統的文字,是研究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重要文獻資料。該博物院藏有兩萬余件甲骨文物,收藏數量居世界第三。
入選展覽的小件兒門檻兒是什么?
故宮方給出答復:2014年到2016年,故宮對部分藏品進行持續和徹底清理,開展登記著錄、影像采集、課題研究等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此次展覽,算是這項工作的一個“匯報展”。
在展廳里,記者找到了兩位“網紅”。一位是主演了穿越大戲的清宮舊藏老照片,一位是故宮的修復技藝。這里還有個插曲,故宮藏有一批清宮老照片的底片,玻璃質地。長期以來,這些底片是一片壓著一片地保存著,尺寸大小不一。又因玻璃材質極薄易碎,無法一一搬動,因此最初故宮估計玻璃底片的數量大約是兩萬張。但隨著清理工作的深入,項目組重新清點數目,又新增玻璃底片近萬張。
目前,這兩位“網紅”都有新狀態。比如,故宮存清宮老照片18134張,登記、分類、著錄、編目及修復、除酸、除塵等保護工作已經完成。
展覽中,織繡品、書法和陶瓷也分別有代表亮相,不過依舊沒有大件兒,都是接地氣的小件兒。舉個例子,織繡品部分請來的“演員”是藍色緞繡幾何花卉紋凳墊、黃色綢繡迎手等。故宮從重華宮廚房庫房就點收織繡組文物共計2839件,包括呢料、絨料、葛、紗、綢、緞、氆氌、絹、夏布手巾、各色綢紗等,并已完成薰蒸入庫工作。
書法類的展品也值得一提。除了乾隆皇帝的除夕詩頁等,還有一方剔紅大箱子亮相。故宮方介紹,博物院藏有乾隆皇帝手稿和謄寫稿,因存放這批手稿和謄寫稿的一對雕漆龍箱上剔有“乾隆御稿”四字,故依此命名為“乾隆御稿”。
一些尺牘也展出了。故宮藏有43200余件(通)尺牘,很多出自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名人之手,既有身居高官、顯赫一時的權臣,也有冒死彈劾奸佞而屢遭貶謫的忠杰,還有藝術修養極高的文人士大夫。觀眾細讀每一件展品,可以透視當時社會、文化和思想。
此次展覽將持續到4月15日,觀眾可到故宮延禧宮東配殿展廳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