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市民在北京協和醫院門診樓外觀看北京醫改相關介紹。 當日零時起,北京市1121家醫療機構順利實現信息系統切換,醫事服務費、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及上千種藥品的目錄和價格全部導入新系統。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在全市3600余家醫療機構正式實施。
取消藥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增設醫事服務費,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破除“以藥養醫”……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8日正式在3600余家醫療機構實施。記者探訪協和、宣武、天壇等多家醫院門診,感受患者從掛號就診到檢查開藥等一系列變化。
早晨8時,當記者走進協和醫院時,院長趙玉沛正帶隊巡視檢查,眼中帶 有血絲。從一張《北京協和醫院醫改實施階段主要部門值班表》上,記者看到包括趙玉沛在內的全體院領導、科主任等負責人,從7日起就全部在崗值守。事實 上,7日夜里,像趙玉沛一樣為保障各醫院平穩切換系統,數萬名首都醫衛工作者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一大早還要為患者答疑解惑。
醫衛工作者的辛勞,帶來了醫改首日平穩的就醫秩序。63歲的北京市民 董女士家住牛街,患糖尿病20多年,每個月都要到離家最近的宣武醫院開藥。“早就聽說要改革了,還擔心看病會不會更貴了。今天感覺到兩個變化,一個是普通 號自付部分變成10元了,另一個是胰島素從60多元降到50多元了,算下來個人負擔比以前還減輕了些。”
與藥費降低相比,CT等大型檢查費用的降低,帶給患者的感受更為直接。
在天壇醫院的退費窗口,共有74名患者帶著預約的檢查單據前來退費。 天壇醫院醫務處處長姜笑竹告訴記者,醫改后頭部CT掃描從180元降為135元、磁共振成像從850元降為400元至600元,PET/CT從10000 元降為7000元,“醫改前按照原價預約的患者,帶著收費單據來可直接退還差價,享受調整后的新價格。”
新設立的醫事服務費,通過50元到100元不等的收費設計,讓患者 “自動分流”的初衷也收到一定效果。住在花園路街道的周女士,特地在改革首日趕到北醫三院“看看情況”。“我有骨質疏松,老伴有帕金森。以前為了開藥有時 還掛專家號,今后除非要調整處方,一般開藥肯定不掛專家號了。”周女士說。
除了以價格杠桿推動分級診療外,北京還有更多措施增強患者到基層就診 的吸引力。在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掛號時,可享受免除醫事服務費自付部分的優待政策。豐臺區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谷守賀告訴記 者,與三級醫院最多只能開具一個月的處方相比,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四類慢病患者,符合條件的可以在社區醫院享受2個月的長處方便利。“對 于一個病情穩定的患者,可以大大減少來回奔波的時間。讓老百姓更愿意來基層看病,實現把患者‘引下來、留得住、管得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