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圓明園首次展出20年考古發現

2017-06-10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白瓷象

  銅壺

  鎏金銅象首

  大宮門河底挖出的鎏金銅象首、西洋樓養雀籠的黃釉琉璃構件、嘉慶御制的刻石……106件有故事的圓明園出土文物今天對外開展,這也是圓明園遺址公園首次向公眾展示1996年以來20余年的考古發掘成果。展覽位于圓明園展覽館內,預計展出到10月。

  此次展出的106件文物均為圓明園遺址考古發掘出土的珍貴文物,主要包括銅器、玉器、琉璃、瓷器和建筑構件,件件有特色、件件有故事。北京市文 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組長張中華參與了大部分文物的發掘工作,記者剛走進展廳,就被他帶到了一個鎏金銅象首的跟前。這個通體鎏金的象首,在燈光的照耀下, 發出金燦燦的光芒。“剛把它從河里撈上來的時候可不是這樣。”張中華回憶,2014年發掘大宮門河道周邊文物的時候,在河道底部發現了這個硬邦邦的家伙, “當時就是一個死沉死沉的泥疙瘩,被泥裹得模模糊糊看不清。”當把這件文物送進實驗室經過半個月的清洗之后,才發現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鎏金銅象首,不僅閃 耀著金色的光芒,還能看出大象傳神的眉目。

  “根據文獻記載,這應該是陳設在大殿中象征吉祥如意的一個擺件,但是只剩下了腦袋,身子不知去向了。”張中華指了指象首的后部,這里有四個小洞,“就是固定身子用的。”張中華和同事猜測,有可能是當時這個大象擺件被整體運走的時候,象首不小心掉進了大宮門門前的河里。

  展廳里另外一件黃釉琉璃構件也有故事。張中華說,這件有卷云紋路的黃釉琉璃構件是在西洋樓養雀籠的地下發掘出來的。“很多人認為養雀籠是養孔雀 的,考古養雀籠之前我們也查過文獻,但都沒有明確的說法。”然而,張中華和同事在這個黃釉琉璃構件上發現“孔雀牌樓”四個字,一下子就印證了傳說。“有時 候考古不一定是要發掘有多大經濟價值的文物,能對歷史問題作出解答的,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張中華說。

  據了解,從1996年至今,圓明園遺址公園曾經開展了三次大規模考古工作,整個園區有100多處景點、240多萬平方米陸地面積,但目前的發掘工作只完成了5萬平方米,發掘了5萬多件(片)文物,考古發掘工作還將繼續進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