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甄嬛”在網上又火了!不過這次不是因為電視劇,而是因為一個新掛牌成立的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
2017年8月18日上午,備受關注的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掛牌。
別小看這個法院,它可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第一家互聯網法院。這個法院在網上火了,開庭審理的第一起案件就是備受關注的“甄嬛”告網易,于是,甄嬛又霸屏了……
那么,這個志向“打官司如同‘網購’一樣便捷”的法院,到底是何來頭,有啥本領,潮在哪?
2017年8月18日下午,杭州互聯網法院開庭審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
互聯網法院來了!審什么?
18日上午,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掛牌。這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成立的第一家互聯網法院。
“中國首創!”許多網友在微博上紛紛表達了自己的驚奇。那么,這個驚呆好多小伙伴的法院,到底是干嘛的呢?
據 介紹,杭州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杭州市轄區內基層人民法院有管轄權的下列涉互聯網一審案件:互聯網購物、服務、小額金融借款等合同糾紛;互聯網著作權權屬、 侵權糾紛;利用互聯網侵害他人人格權糾紛;互聯網購物產品責任侵權糾紛;互聯網域名糾紛;因互聯網行政管理引發的行政糾紛;上級人民法院指定杭州互聯網法 院管轄其他涉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
“這幾類案件證據電子化程度高,適宜通過網絡審判,能夠體現網絡審判的專業性和優勢。”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朱深遠在18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解釋說。
2017年8月18日上午,備受關注的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掛牌。
開審第一案,“甄嬛”告網易
掛牌后,杭州互聯網法院火速進入工作模式,隨即開庭審理了“甄嬛”告網易案。
2017年3月,原告吳雪嵐發現被告廣州網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網易(杭州)網絡有限公司未經授權,在其經營的網站“網易云閱讀”上通過收取費用的方式非法向公眾提供其作品《后宮甄嬛傳》的在線閱讀服務。
原告認為兩被告在未取得授權的情況下,通過信息網絡使用傳播其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嚴重侵犯其著作權,給原告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在18日的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均沒有舟車勞頓,分別在杭州和北京通過遠程視頻參加開庭,同時出現在法官面前的顯示屏上——是的,一名法官,一臺顯示器,互聯網法院審案就這么簡單。
2017年8月18日上午,備受關注的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掛牌。
打官司如“網購”般便捷省時省力省錢
與其他法院相比,互聯網法院的最大特點就是“網上案件網上審、網上糾紛不落地”。
作為中國首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探索用互聯網方式審理互聯網案件,實現“涉網糾紛在線審”。
換 言之,當事人足不出戶,點擊“杭州互聯網法院訴訟平臺”(www.netcourt.gov.cn),杭州互聯網法院就能提供“網購”般便利的訴訟服務, 起訴、立案、送達、舉證、開庭、裁判,每個環節全流程在線,訴訟參與人的任何步驟即時連續記錄留痕,當事人“零在途時間”、“零差旅費用支出”完成訴訟。
有了互聯網法院,當事人不僅不用舟車勞頓應訴,庭審時間也大大縮短。
杭州互聯網法院院長杜前介紹,該院自5月1日集中管轄5類涉網案件,至8月15日,共立案2605件,審結1444件,平均開庭時間僅25分鐘,平均審限32天。
朱深遠進一步指出,不僅打官司將如同“網購”一樣方便,“網購”也如同在實體店消費一樣有了司法保障。
圖為杭州互聯網法院內部辦公設備。
網上打官司,怎么打?
不少人疑惑,這個當事人“一次都不要跑”的網上打官司,怎么打呢?
為 此,杭州互聯網法院匯編了多篇訴訟規則。其中,《杭州互聯網法院訴訟平臺審理規程》就如下要點做了詳細闡述:網上起訴,網上受理,網上應訴與答辯,當事人 變更,權利義務告知與文書送達,網上舉證與質證,網上庭前準備,網上庭審,裁判文書制作,網上宣判,網上執行,卷宗歸檔。
當事人使用訴訟平臺系統,首先需在訴訟平臺進行身份認證,通過網絡實名認證、人臉識別或法院線下認證等方式完成實名認證。
開 庭前,系統會提示“進入庭審”,當事人及審理法官通過點擊該按鈕后,進入庭審前頁面。審理法官首先核對當事人身份及權限,點擊“開始庭審”,庭審錄像開始 錄制,庭審正式開始。庭審期間若需休庭,則需點擊“休庭”按鈕。庭審結束后,審理法官點擊“休庭”,錄像結束,但各方畫面仍然繼續。
審理法官在庭審結束后可進行當庭宣判。對于未當庭宣判的案件,審理法官通過訴訟平臺進行宣判。
總之就是,一切都在網上進行,很潮吧?巧的是,這個很潮的互聯網法院,恰好就在杭州市江干區前潮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