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19年完工,北京至張家口將縮短至50分鐘;將成呼張、京張和大張三條高鐵線路交匯地
11月11日,乘客在張家口南站站臺拍照留念。老張家口南站于11月12日零時起暫停客運業務。
11月11日23點45分許,乘客在張家口南站合影留念。
隨著最后一班列車緩緩駛出站臺,張家口南站12日零時起暫停客運服務。記者從北京鐵路局獲悉,京張高鐵終點站張家口南站改造工程將于近日動工,預計2019年完工。屆時,北京至張家口將從3小時12分縮短至50分鐘。
張家口南站將成高鐵新樞紐
京張高鐵是規劃實施的“八縱八橫”京蘭通道東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重點配套交通基礎設施。工程于2016年3月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全線通車。張家口南站是京張高鐵的關鍵節點工程,位于張家口市主城區以南,京包鐵路張家口南站舊址。車站總建筑面積約9.6萬平方米,最高可容納6000人。
“張家口南站是京張高鐵的終點站,也是十九大以后,京張高鐵第一個開工建設的車站,建成后將成為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一個迎賓門。”北京鐵路局張家口南站建設指揮長李敬中表示,工程建設結束后,新張家口南站將成為重要的城市交通樞紐。
張家口南站改造完工后,將成為呼張、京張和大張三條高鐵線路的交匯地,躍升為京津冀區域又一個高鐵新樞紐,成為西北地區接入京津冀高鐵路網的新驛站。屆時,山西大同將實現100分鐘抵京,呼和浩特實現3小時抵京,張家口進京則從目前的三四個小時縮減至50分鐘。
“人字形”設計元素具采光通風功能
記者翻閱設計效果圖發現,新張家口南站的站房設計以“雪國境門”為設計理念,將張家口歷史古跡“大境門”的拱門造型與自然地貌的弧形元素加以抽象,與其四周的群山渾然一體。
“整個車站的造型舒展大氣,與張家口四周的山勢融為一體。”中鐵設計建筑師馮越告訴記者,除此以外,新張家口南站還用一種巧妙的方式向經典致敬。原來,在車站屋頂的設計中巧妙融入了百年前詹天佑先生設計的京張鐵路中的“人字形”元素,造型意象豐富并具有動感。
這一設計并非單純追求造型美觀,還具有較強的采光、通風等實用功能。“人字形”屋頂下部安裝有采光天窗,是調節室內環境的一項重要工具。“白天的時候,基本上不需要開燈,可以起到節能環保的效果。”馮越說。
據介紹,11月12日零時,老張家口南站全部客運業務轉至沙嶺子西站,不久將進入拆遷改造階段,預計2019年與京張高鐵同步完工。
■ 現場
火車迷不舍老站 期待坐京張高鐵去看冬奧會
11月11日23點50分,還有不到十分鐘張家口南站將送走最后一班客運列車。月臺上人頭攢動,不少聞訊而至的火車迷擺好姿勢,等待與最后一班列車合影留念。
“這個時刻太值得紀念了!”一些旅客得知自己乘坐的是老張家口南站最后一趟列車時,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一時刻。
“換到沙嶺子西站,現在的確有些不方便。”在外地上學的大四學生小齊經常要坐車往返于家校之間,但她表示,“等高鐵開通后出行能節省很多時間,年輕人找工作的選擇也更多了。”
北京高中生力冠予今年十六歲,也是眾多火車迷中的一位。他從4歲起每年冬天都要來張家口滑雪。“每次來滑雪都從張家口南站下車,之前聽說它即將暫時停運,很不舍,今天特意來拍點照片紀念一下。”力冠予向記者展示拍攝的照片,“這個車站陪我一起成長,有些傷感,但能見證這樣一個時刻內心也很激動。非常期待京張高鐵通車,張家口南站升級完成后,從北京坐高鐵一個多小時就能來張家口滑雪,特別是2022年一定要坐高鐵來看冬奧會。”
“滴……”一聲長哨過后,列車員關上車門,在車輪與鋼軌碰撞發出的“哐哐”聲中,張家口南站最后一班列車K218次緩緩駛出站臺,“服役”達60年之久的張家口南站暫停客運業務,開始為期兩年的改造工程。
■ 背景
老站已難滿足客運需求
1909年,中國人自主設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開通運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張家口的城市發展格局便與鐵路息息相關,素有“火車拉來半座城”之說。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張家口火車站設施老舊的缺陷逐漸暴露。
2014年7月1日開始,有著百年歷史的張家口火車站停止運營,張家口南站“接棒”,獨立承擔張家口市的旅客和貨物運送任務,在京張鐵路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自2022年冬奧會成功申辦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穩步推進,張家口旅游吸引力攀升,2013年至今共計發送旅客1358萬人,約占建站60年總發送量的65.3%。但仍未通高鐵的老火車站難以滿足需求,迫切需要在北京至張家口之間修建一條高速鐵路。
“截至2017年10月,60年來張家口南站共計發送旅客達2079余萬人。”北京鐵路局張家口車務段新聞發言人李溫敏說。
隨著京張高鐵的開工建設,張家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19年京張高鐵正式通車后,將更好地連接京津冀一體化城市群,為2022冬奧會提供交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