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世界領先!中國造出了一艘“會思考的船”(動圖)

2017-12-06  來源:央視新聞
[字體: ]

12月5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第一艘通過英國勞氏船級社和中國船級社認證的智能船舶在上海正式交付使用,標志著我國智能船舶的建造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大智”號擁有一顆智慧的“大腦”

“大智”號總長179米、船寬32米、深15米,載重量3.88萬噸,主要用于中澳和東南亞航線煤炭以及鹽的運輸。

何為智能船舶呢?就像“大智”號的名字一樣,這艘船擁有一顆智慧的“大腦”,也就是它的智能航行系統。可以獲取船舶自身以及海洋洋流等方面的信息和數據,可以提供省時、省油、舒適和低綜合成本等航線。此外,智能運行與維護系統還能夠實時評估船舶設備的健康狀況,提前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等問題。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孫偉:“這艘船是全球首艘通過英國勞氏船級社和中國船級社認證的智能船舶,最大的特點是船舶有了聰慧的‘大腦’,實現了我國船舶工業全新的設計建造和運營理念,同時也開啟了更加安全、經濟、環保的航運時代。”

英國勞氏船級社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船級社,是國際公認的船舶界權威認證機構。

“大智”號,究竟智能在哪?

作為全球首艘通過認證的智能船舶,“大智”號和普通船舶相比,究竟智能在哪里?

可自動感知船體情況

在“大智號”的駕駛室里面,有一套智能集成平臺,正是這套系統可以將全船的各項指標和數據進行統一的收集、分析和管理,并且作出最正確的判斷,也就是說這套系統賦予了這艘船思考的能力。

智能集成平臺是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并應用于實船的智能航行系統。通過對全船進行光纖網絡搭建,形成覆蓋全船的監測與控制點,能夠對船舶的狀態了如指掌。

中船集團智能船舶運行與維護系統設計師何曉:“整個船航行的姿態,還有整個船在航行中阻力的情況,給出最優的決策建議,也就是實現了把原來船長在思考的問題,變成了機器在思考。”

除了“智能導航”,還能給自己“做體檢”

據介紹,由于海況復雜,大部分遠洋貨輪在航行過程中需要由經驗豐富的船長制定出航行路線。

而“大智”號上使用的這個智能集成平臺,通過實時獲取全船的各項參數,以及在海上行駛過程中實時收集到的水文、氣象等信息,就能夠自動計算出當前最適合的路線,在海上也實現了“智能導航”。除此以外,“大智”號還有給自己“做體檢”的本領。

中船集團黃埔文沖“大智”號總建造師王毅:“這艘船增加了非常重要的一個系統,叫做健康診斷系統,如果出現事故,就可以提前進行維護,使得船舶的在航時間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