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民進北京市委、首都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推進新時代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座談會昨天上午在京召開。座談會上,來自文化管理部門、研究機構和高校的8位專家圍繞本市文化中心建設工作作了主題發言。有專家建議,重建復建西南角樓和右安門角樓,展示古城內城、外城城墻的格局和建筑風貌。
呼吁復建外城右安門角樓
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原副主任、市文物局原局長孔繁峙發表了題為“北京老城保護的歷史機遇”的演講。他表示,北京老城是一個完整的歷史文化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內涵,整個城市中的外城、內城、皇城、宮城等不同的城市結構,代表著不同層次的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北京老城的真正價值就在于城市的整體性,因此要完整地保護老城。
孔繁峙表示,保護北京老城的整體價值,關鍵在于要充分保護、利用好目前保存的城墻遺跡和城墻走向整體輪廓,特別是環繞舊城的護城河和部分城門等遺跡,即可再現老北京的城墻輪廓;在具備條件的老城南部,通過重建內城的西南角樓,即可通過現有的東南角樓、明城墻遺跡、正陽門城樓、箭樓和西南角樓這一線,向世人展示內城的城墻格局和建筑風貌;通過復建外城的右安門角樓,即可以通過永定門城樓和左安門角樓及完整的護城河一并展示古城外城南部城墻的風格和建筑風貌。
推動建設京西長城博物館
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教育學院原院長李方就“北京長城文化帶的保護與利用”做了主題發言。
李方建議,可建設一批北京長城文化傳承基地,以現有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紀念館、展示館為基礎,打造一批面向全國研究長城、展示長城、宣傳長城的重要基地和對外展示、宣傳、教育的重要窗口。規劃建設一批長城主題公園、原生態自然長城博物館、遺址文化公園等,直觀系統地展示北京長城的修筑歷史、構筑特點、基本走向、遺跡文化傳說等。
李方還建議,推動建設京西長城博物館,深入挖掘京西長城文化底蘊,創建內長城文化品牌。
保護運河閘壩橋梁
針對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保護,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副主任、市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王崗表示,大運河文化帶是人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北京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更是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
保護大運河文化帶,王崗認為應當注重保護運河內的水源通暢、水質干凈。同時,加強水系河道的保護,歷史上的河道應當盡量恢復原貌。與運河有關的閘壩橋梁更是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應把與大運河有關的閘壩橋梁保護好。大運河沿岸的歷史文化遺跡也應該受到重視,可以合理開發,沿岸的自然景觀也是運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通過綠化保護讓沿岸的環境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