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卡扎菲家族的商業王國究竟多有錢

2011-10-23  來源:新浪博客
[字體: ]

卡扎菲家族的商業王國究竟多有錢(組圖)
卡扎菲家族的商業王國究竟多有錢

 豪宅中的卡扎菲女兒和她的雕像。

卡扎菲家族的商業王國究竟多有錢 ?其財產難有確切統計,估計高達一千五百億美元!  利比亞的戰火仍在燃燒。正在逃亡的卡扎菲9月1日通過敘利亞電視臺發表錄音講話,呼吁支持者繼續抵抗,做好長期作戰準備。同一日,在法國巴黎,來自近60個國家、國際組織的代表和利比亞反對派組建的“全國過渡委員會”召開“利比亞之友”國際會議,會議決定解凍150億美元利比亞政府資產,用于人道主義救助和戰后重建。

  解凍利比亞政府資產無疑是有利于戰后重建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卡扎菲家族的巨額財富也因世界各國的凍結措施而漸漸浮出水面。

  四十多年來,“家族統治”使利比亞大量財富成了卡扎菲及其子女們的私產。卡扎菲七子一女分別掌管利比亞的石油、天然氣、電訊、基建、酒店和傳媒等行業,而利比亞公共國家財政和卡扎菲的私人財產常常不加區分,這使卡扎菲家族得以長期把持著利比亞的社會經濟命脈。這些身居要職的子女們“以國為家”,他們利用國有資源大肆斂財,將這個家族的商業王國提升到富可敵國的水平。

    據一份秘密外交文件顯示,卡扎菲長子穆罕默德控制電信業;次子塞義夫控制石油業;三子薩阿迪負責資源出口貿易;四子穆塔西姆擔任國家安全顧問;五子漢尼巴爾負責利比亞的石油出口業務;六子哈米斯是陸軍最精銳的第32旅指揮官,掌控軍工單位和企業;女兒阿伊莎管理酒店業,并與能源和建筑業關系密切。該文件推測,每年有數百億美元流入他們的賬戶。

  1

  七子一女掌控國家經濟命脈

  卡扎菲共有七子一女,其中長子穆罕默德為其前妻法蒂赫所生,其余的為現任妻子薩菲亞所生。卡扎菲家族的子女都身居要職,掌控著國家經濟命脈部門。一份秘密外交電文顯示,卡扎菲的七子一女分別掌管了利比亞的石油、天然氣、電訊、基建、酒店和傳媒等行業,具有典型“家族統治”的特征。多年來,正是家族統治使得卡扎菲對內對外一直都能很強勢。但如今,也正是家族統治引起了利比亞民眾的不滿,也成為了很多高官倒戈的重要動力之一。

    卡扎菲的長子穆罕默德是利比亞郵電總公司董事會的主席,全面控制著國家電信業。或因受一出生父母就離異的影響,他一向低調謹慎,很少公開露面,但他做事果斷,且在電信通訊方面有所成就。在穆罕默德掌管電信行業后,利比亞落后的電信業得到了根本改觀。2006年9月,利比亞擁有了北非地區第一個正式投入使用的3G網絡。中東媒體評論稱,不事張揚的穆罕默德為卡扎菲撐起了電信業的一片天。此外,穆罕默德在利比亞一家大型飲料公司擁有40%的股份,并擔任利比亞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有消息稱,他對繼承其父的權力毫無興趣。

    畢業于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并獲得博士學位的次子賽義夫·伊斯蘭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和德語。他一向都以“改革派”的面孔出現,曾對推動利比亞經濟改革,并在利比亞棄核進程與洛克比空難賠償上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深受卡扎菲的賞識,并被認為是卡扎菲的接班人。賽義夫的公司主要涉足利比亞的石油業。而且,他還是卡扎菲基金會主席,并掌管國內大部分的慈善機構和基金會。他常常扮演著慈善家和人道主義者的角色,在去年,他曾組織救援隊乘坐波音747專機攜帶數噸物資前赴牙買加首都海地救災。

  三子薩阿迪在利比亞西部建立了一個自由貿易區,負責國家一些資源的出口貿易。工作之外,薩阿迪是個“足球狂”,曾效力于佩魯賈等多支意大利甲級球隊。如今,薩阿迪擔任利比亞足球協會主席,其名下還擁有阿聯酋大球會阿爾阿赫利俱樂部的大部分股權。此外,他還活躍于房地產和旅游業,在倫敦擁有一座價值 1095萬英鎊的超級豪宅。

  四子穆塔西姆畢業于的黎波里法塔赫醫學院,后來在埃及軍事學院接受過訓練,其后任職利比亞國家安全顧問。有資料披露他在2008年公開要求國家石油公司主席出資12億美元為自己建立一支私人軍隊。此外,美國外交電文還顯示,可口可樂2005年在利比亞設廠,穆塔西姆為爭奪工廠的控制權,與異母大哥穆罕默德同室操戈,導致汽水廠停產3個月。

  五子漢尼巴爾以脾氣暴躁著稱,并有不少不良記錄。他曾開著“保時捷”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超速行駛、亂闖紅燈。在商業上,他在利比亞擔任國家海運總公司第一顧問,該公司負責利比亞的石油出口業務。

  六子哈米斯是卡扎菲的兒子中軍權最大的一位,曾經在俄羅斯接受過軍事訓練,是利比亞軍隊中最精銳的陸軍第32旅指揮官,該旅也被稱為“哈米斯旅”。在商業上,他主要掌控一些國家軍工單位和企業。

  七子賽義夫·阿拉伯將大量時間和金錢花在各種聚會上。

  卡扎菲唯一的女兒阿伊莎則是一家慈善組織的主管。她主要幫其父管理酒店業,旅館投資主要在亞洲和歐洲。此外,她也涉足能源及建設領域。作為一名律師,她因曾加入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辯護律師團而名噪一時。

  2

  海外流動資產

  約有320億美元

  外界都知道卡扎菲及其家族在利比亞的巨大權勢,而掌握了國家命脈部門的卡扎菲子女們自然會利用手中權利大肆斂財,但只有當利比亞戰爭爆發后,世界各國開始采取行動凍結卡扎菲家族的資產時,龐大的家族財富才漸漸浮出水面。

  英國《衛報》指出,撇除卡扎菲家族的私人資產,利比亞在全球投資達618億英鎊。其中大部分投資均由2006年成立的利比亞投資局(LIA)負責,該局以出售石油為主,擁有約700億美元資產,其中美國凍結的300億美元中就有部分資產屬于利比亞中央銀行和利比亞投資局,而利比亞投資局則直接受到卡扎菲的控制。利比亞投資局的投資遍布世界各地,范圍極其廣泛:包括媒體業、銀行業、電影業、足球俱樂部、汽車業、移動通信業甚至是航空工業。

    至于卡扎菲家族在全球到底有多少投資,專門從事研究中東政治的蒂姆·尼布洛克教授就表示,利比亞投資局在去年曾以2.24億英鎊購入培生集團3%股權,成為大股東之一;它亦曾持有蘇格蘭皇家銀行0.02%股權。利比亞一家投資公司在2009年6月購入意大利電影公司Quinta Communications 10%股權。利比亞還掌握了數家意大利戰略企業的大量股權,包括擁有意大利最大油企Eni近1%股權。而卡扎菲另一個海外投資公司 “拉菲克”,也曾在9年前投資2100萬美元購買了意大利甲級聯賽球會尤文圖斯俱樂部7.5%的股份。

   據另一份外交電文顯示,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克雷斯認為,卡扎菲在全球有大約320億美元的流動性資產,且一些美國銀行分別為其管理3億至5億美元。

  3

  巨額財產已轉移到海外賬戶

  中東政治問題專家尼布洛克教授說:“很難準確界定卡扎菲家族到底有多少錢,他們用不同的渠道來將大量財富轉移到海外的賬戶。”他認為,卡扎菲家族的絕大部分財產分散在阿聯酋和其他海灣國家,以及東南亞諸多國家的銀行賬戶中,而不是在像英國這樣透明度較高的國家。英國《衛報》指出,如果將利比亞的財政支出和其石油、天然氣收益相比較,會發現數十、上百億差額。而卡扎菲隱匿的巨額財產,就連對卡扎菲忠心耿耿的利比亞中央銀行行長卡達拉也無權過問。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卡扎菲建立了一個巨大的金融帝國,而他的兒子們正在爭奪財產。至于無法獲得卡扎菲財產的具體數據的原因,該報稱,在利比亞公共國家財政和卡扎菲的私人財產常常不加區分。

  事實上,卡扎菲在財產安置方面早有準備。《金融時報》稱,為防止資產遭受歐美國家的制裁,卡扎菲還擁有巨額黃金儲備作為重要資本,而這些黃金就藏在利比亞境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由卡扎菲控制的利比亞央行擁有143.8噸黃金,價值超過65億美元,并且真實數量可能更多。此外,據相關情報人員反映,卡扎菲在隱匿資金方面很有經驗,國際社會往往無法分辨哪些是利比亞政府的資金,哪些是卡扎菲家族的資金。

  英國倫敦一家股票公司總裁向《星期日泰晤士報》透露,有金融界人士更發現,來自北非和中東地區的資金在過去一個月突然飆升,這也許是因為卡達菲資產正在迅速向海外轉移。英媒所曝光出來的這種消息,或許只是卡扎菲家族巨額財產轉移的冰山之一角。

  4

  以“國有化”名義與民爭利

  利比亞是非洲第三大產油國。卡扎菲家族巨額財富的原始積累主要還是來自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根據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僅在2010年,利比亞的石油交易帶來了450億美元的收入。當年日產油量260萬桶,占全球石油日產量的2%。而2009年,利比亞日產石油160萬桶,石油收益達到350億美元。

    海牙聯合國刑事法庭成員、利比亞律師沙洛夫估計,從1969年以來,利比亞的石油和天然氣交易帶來了數千億美元的收益,其中一半劃到了卡扎菲和其兒子們的賬戶上。他還表示,關于卡扎菲坐擁820億美元的傳言不準確,這是上世紀90年代的數據,現在數據肯定高得多。

    利比亞反對派成員估計卡扎菲的財產高達800億美元,其整個家族的財產高達1500億美元。他說,“這些國家收益直接流進卡扎菲家族的腰包。普通民眾根本沒有獲益。”律師沙洛夫表示,卡扎菲沒有讓人民受益,而是用這些錢來支持雇傭兵和軍隊,維護其政權。

  卡扎菲家族除了通過“家族統治”出售資源而獲取巨額收益外,還對本國民眾進行財產“國有化”。據班加西當地居民反映,長期以來,卡扎菲家族壓榨民眾財產,利比亞人都只能做小買賣,不敢做大生意。一旦卡扎菲家族發現有民眾開公司,把生意做大了,他們就會以“為了利比亞的利益”為由,強行把公司國有化,最終落入卡扎菲家族的口袋。(鄧鑫)

  深度分析

  貧富懸殊是動蕩根源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卡扎菲過分迷信自己的威權,其家族幾乎壟斷了各種資源,這種家族式統治背離了當初信誓旦旦的民主政治誓言。在卡扎菲統治的42年來,利比亞民眾并沒有從本國豐富的石油資源中獲益,反而自身財富遭到官僚權貴的掠奪,最終導致民不聊生。貧富差距的極度分化是導致這個國家陷入動蕩的根源。

  此外,長期以來,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加劇了社會動蕩。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利比亞失業率高達30%。利比亞全國人口約為650萬人,其中,15至35歲青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9%。一大部分年輕人終日無所事事。

  卡扎菲的倒臺幾成定局,戰后重建是成為如今亟待解決的問題。英國《經濟學人》認為,由于利比亞民族相對同一,不存在宗派分歧的問題,這是利比亞重建的有利條件之一。但戰后利比亞可能面臨治安環境差的問題,復仇暗殺、部落沖突和大規模掠奪可能隨時發生。伊拉克薩達姆·侯賽因和阿富汗塔利班的倒臺表明,暫時的權力真空會導致長期的社會動蕩并破壞一個正常運作國家的形成。

  西方媒體認為,對利比亞人來說,要想讓戰后的利比亞成為一個民主國家,必須避免伊拉克式的混亂以及新統治者之間的紛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