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從一場騙局看中關村商業興衰(圖)

日期:2011-10-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 ]
 

 

 

轉播到騰訊微博
從一場騙局看中關村商業興衰(圖)

 


  和兩個朋友去中關村買電腦。因為沒有經驗,從一樓被忽悠到十二樓。然后買家就出了個很便宜的價錢,讓我們刷卡,我們也沒懷疑,就把錢交了。

 

  交錢以后,第二個角色就出現了。銷售人員說幫我們找了一個工程師幫我們裝軟件。那工程師一聽說我們買的是這款電腦,就很驚訝地說:“哎!你們怎么買這款呢?這款已經召回了,用不了兩個小時就得藍屏、死機。要不怎么可能這么便宜呢?原來五千多現在四千多了。”

  這工程師說得真真切切,搞得我們信以為真,就去找銷售員。銷售跟工程師說:“你既然說這款不好,那你給推薦一款好的!”工程師說:“這關我什么事?要讓我推薦?”

  我當時心生疑惑,就給一個經常混跡中關村的哥們打了個電話。那哥們一語點破:“他們就是想‘搞事兒’,忽悠你加錢,換一個爛貨。”

  店主發現被我識破以后,還沒等我們說話,就主動把錢退給我們了。算是僥幸逃過一劫。

  回想整個過程。一開始賣家就是設好了局讓我們鉆,他們從來就沒有想誠信地交易一次,而是直接奔著欺騙的目標而去。如果中關村一直這個狀態的話,它的結果只有是沒落。

  現在的網絡這么發達,在B2C網站上可以買到質量、價格都有保證的產品,還省去了坐車、轉悠、討價還價的成本。如果中關村連最基本的誠信都保證不了誰還去那里買東西?大不了偏偏不明就里的外地人,這樣哪里是長久之計!

  這種現象反映了這個社會還不夠規范,形成了一系列的潛規則。這種潛規則是有傳統的,從明清時代就是如此,吳思的《潛規則》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這種不規范的核心體現就是用人際關系和權力擾亂公平競爭。(權力是人際關系的極端形式。)

  這種不規范自然會導致整個社會的效率低下。最好的產品得不到采用,最能的人才得不到提拔。通過“走后門”和謀略可以使一個人的收益提高,卻必然導致整個社會的整體效率地下。因為謀略的特征就是“損人一斤、利己四兩。”

  所以,同樣的勞動強度,美國人工作一個月就可以買一輛汽車,中國人卻只能買一輛自行車。這就是效率的差別。

  對人際關系的依賴,與標的物的大小有關。例如在美國,像總統競選,肯定各方要動用各種人際關系,但是開一個年收入幾百萬美元的企業,就可能不需要任何人際關系,只要照章納稅,政府就不會為難你。在中國,你要是開一個同樣規模的企業,如果不打點官員,可能你就開不下去。但是如果你想買一瓶礦泉水,就不必動用人際關系,因為標的太小,再亂的社會也不會波及至此。

  中關村買電腦,還差點被騙。多虧朋友幫忙才僥幸逃脫。這里,因為社會規范的匱乏,沒有經驗的人很容易成為獵物。只有靠朋友。在現在的時代,需要朋友的地方很多,因為陷阱很多。而人們對于這個無聊、丑陋、低效、可笑的狀態習以為常,甚至認為是人生的真諦。

  越是不容易找到朋友的地方,你越需要朋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