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喜歡過得平常、普通,要是她在,肯定樂意跟你閑聊天兒。可惜啊,這么早就走了!”
20日上午,接到老同學柏寒去世的電話,國家話劇院副院長嚴鳳琦長嘆一聲,他形容“感覺時間一下子停頓了”。
此時,一場特殊的手術正在北京協和醫院進行。醫生從柏寒的遺體上摘取她的病灶。根據柏寒本人的遺愿,過世后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19日21時57分,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柏寒因癌癥在北京逝世。這個在多部話劇、電影、電視劇中塑造過母親角色、并憑借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中“曹心梅”一角而廣為人們熟知的演員,享年只有56歲。
“如果不能有質量地活,至少讓我有尊嚴地死。”與柏寒因戲結緣的青年演員海清,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忍住了眼淚,卻控制不住悲傷,老太太對其說的這最后一句話,成為“兒媳婦”的深情緬懷。“兒子”黃海波則更直截了當:“我親愛的‘媽媽’走了……”
情緒崩潰的不止是“兒子”“兒媳”,遠在美國的老同事在電話里失聲痛哭;袁泉、于洋、翟小興等中國國家話劇院的青年演員們哀思不已;而老同學嚴鳳琦的回憶卻總是定格在33年前……
1978年,來自四面八方的26名學員走進了中央實驗話劇院,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柏寒便在試戲時脫穎而出,成為著名導演金山執導的話劇《于無聲處》的女主角。“她的表演才華與生俱來,她在藝術、情感和生活等方面的豐富閱歷,又讓她對角色的刻畫超乎一般演員。”
與柏寒有過合作的導演劉江也說:“她演戲時全玩兒真的,即興發揮的戲份特別出彩兒,她是《媳婦的美好時代》中最熠熠生輝的一個角色。”
綠圍巾、紅毛衣,誰又曾想到,“曹心梅”這副打扮不僅是柏寒設計的,還是她親自到地攤上“淘”的。2010年6月,憑借這個深入人心的角色,柏寒摘取了白玉蘭獎最佳女演員桂冠。在慶功宴上,同住一個大院的黃磊端起酒杯對“漂亮的柏寒阿姨”說了一句話:“成就莫道晚,松柏不畏寒。”柏寒一下子哭了,喝下杯中酒,說自己“特開心”。
大器晚成,是柏寒藝術生涯最恰當的注腳。很少有人知道,柏寒的一夜成名,背后凝結著她對藝術多少執著地追求。
與戲里“擰巴”的婆婆不同,生活中的柏寒是一個隨性、率真而又熱心的人。嚴鳳琦回憶到幾年前老同學聚會,瞅著柏寒遠遠地走來,特別不對勁兒,別人的貂皮大衣都是長款,飄逸著顯著高貴,可是她的怎么只有半截兒啊?柏寒美滋滋地回答道:“嫌它礙腳,大衣下擺太長,我給裁了!”
“隱忍自己的痛苦,呈現給大家的永遠是樂觀,這種表現經常‘迷惑’我們。”嚴鳳琦告訴記者,柏寒住院后經常不接電話,害怕麻煩大家,總是說,自己得益于《媳婦的美好時代》這部劇,無論在哪都會得到關照,已經感覺很幸福了,不想讓大家太關注這件事。“因此,我們感覺她的病情還算穩定,沒想到噩耗這么快傳來。”
“愛她的人們不悲傷,她走得很安詳;愛她的人們不難過,生死本就無常。”海清說著這樣的話告別“婆婆”,她想,很多人會和她一樣懷念柏寒,懷念《媳婦的美好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