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5年之后,在泰坦尼克號沉沒100周年之際,《泰坦尼克號》這艘好萊塢電影工業歷史上的豪華“巨輪”以“3D”的全新形象再次駛入人們的視野。導演卡梅隆帶領他的團隊高調亮相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無疑掀起了一波電影巨浪。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人類歷史上的悲劇,而導演卡梅隆則以藝術的方式,將這艘沉沒之船所見證的愛情、友情和災難呈現在世人面前。1997年上映后,該片攬獲11項奧斯卡大獎,并席卷全球。
卡梅隆曾說,拍這部電影的目的,不但在于表現這艘船戲劇性的毀滅,而且在于展示她的短暫的、燦爛輝煌的一生,捕獲泰坦尼克號和她的乘客及全體工作人員的美、活力、希望和信心,以及在揭示黑暗面的過程中,頌揚人類精神的無限潛力。《泰坦尼克號》是一個關于信念、勇氣、犧牲和愛情的故事。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新聞發言人龐微說,《泰坦尼克號》是個永恒的愛情故事,這里面有人性、責任等方方面面的思考,能帶給人啟迪。特別是很多年輕人在憧憬愛情、憧憬未來的時候,更應該思考人生如何定位,這正是電影文化帶給觀眾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在1997年掀起一場“愛情旋風”后,3D版《泰坦尼克號》在泰坦尼克沉船百年之際又重裝上陣。自4月10日在我國內地公映,截至4月23日,票房已突破6億元人民幣,《泰坦尼克號》累計全球票房超過20億美金。
此次3D版《泰坦尼克號》的制作動用了300名藝術家,花費了60周時間,“他們畫出每個物體以及每個角色的臉部輪廓,放進正確的3D景深位置,然后清理畫面”。在卡梅隆看來已經做到了目前條件允許的極致效果。
盡管2D轉3D技術由于制作周期長、耗費大并且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一直備受爭議,但卡梅隆卻對自己的作品信心滿滿。他甚至親力親為。他說,唯有進行3D轉換,電影帶給觀眾的視覺感官才能提升到另一個新境界。
被問及“老片新作”最大的賣點時?仿≌f,“巨輪從南安普敦港出海的那一刻,你會感到它正在沖出屏幕,巨大的船體壓得你喘不過氣來……而杰克和露絲在船舷上展翅飛翔的經典場景,以及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高潮部分,都將更加逼真感人。”
《泰坦尼克號》的成功也深深震撼了中國電影人。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說,他與國外公司合作的感受是,很多國外公司盯的只是中國的市場,幾乎所有的公司在跟華誼兄弟談的時候,興趣點都集中在這個電影在中國能帶來多少收入。他目前最大的感受是中國電影還是要先把自己做強,把本土市場做強。
卡梅隆的搭檔美國著名制片人約翰·蘭道也出席了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他表示,特別想感謝中國觀眾如此支持《阿凡達》和《泰坦尼克號》,但他想給中國同行提了個醒:模仿、拷貝好萊塢電影一定要小心!在他看來,好的電影不應只注重華麗的特技效果,最重要的是有故事情節,讓觀眾看完后能夠記住。
龐微說,電影拍攝有內在規律,只要遵循了規律,無論是大投入還是小投入,只要你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讓他通過這樣一個媒介,這樣一個載體,完整地表達了創作者的思路,讓觀眾產生共鳴,都是好的。
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總經理張恂說,中國需要與世界頂尖的電影人合作,這樣我們能學到更先進的東西。卡梅。逅构具@次來也是要談一些合作,希望帶回去一些收獲。我們也在積極推進,搭建交流平臺,使中方、外方都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