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宇宙十大暴力事件 彗星把木星撞出“黑眼圈”

2009-09-10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字體: ]
在紛繁多變的宇宙空間中,超新星、垂死恒星、彗星、黑洞、暗物質等都是令科學家迷惑不解的概念,但同時這些宇宙物質卻能夠產生一些非常暴力的宇宙事件,比如:彗星碰撞木星導致其表面出現“黑眼圈”、超新星爆炸是恒星的劇痛死亡、黑洞撕裂恒星等。


  彗星碰撞使木星出現“黑眼圈”

  近期,一個巨大的太空星體碰撞木星,在木星表面形成一個太平洋大小的“黑眼圈”,從而暗示著宇宙中存在著“暴力事件”。科學家分析稱,木星表面出現的黑眼圈很可能是由一顆未探測到的彗星碰撞造成的,提示許多天文學家未來有一日可能出現類似的碰撞事件,足以對地球構成致命的毀滅,使人類重蹈恐龍滅絕之路。
 

  恒星的劇痛死亡——超新星爆炸

  1604年10月9日,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觀測發現一種新恒星比其他夜空的任何恒星都明亮。在上世紀40年代,科學家才明白這種恒星實際上是處于暴躁的劇痛死亡,并將其稱為“超新星”。此后科學家繼續研究當前開普勒發現的這顆超新星,將其命名為“仙后座A超新星”,進一步研究究竟有多少顆恒星最終以這種爆炸形式結束生命。如圖所示,這張圖片基于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從而揭示仙后座A超新星是以相同的形式的產生爆炸,當它們進入太空時仍保留其外層。
 

  熱核恒星爆炸

  一顆恒星是太陽體積的150倍,它在遙遠星系演變成為超新星,許多科學家認為它的爆炸可能性是超大質量恒星的兩倍,并且更接近地球。此外,超新星是迄今所觀測到擁有更強大能量和最明亮的星體。在此之前,科學家曾認為此類的超大質量恒星很可能會崩潰成為黑洞,或者分解更多的質量,最終成為超密集的中子星。目前,他們知道此類超大質量恒星能以巨熱核恒星炸彈的形式變成超新星,這項發現暗示著在銀河系內類似的恒星——伊塔星(Eta Carinae)將最終遭遇類似的命運。科學家稱,超新星爆炸事件非常明亮,觀測者能夠較早期地在夜晚觀測到超新星釋放出的光亮。如圖所示,這是超新星SN 2006gy的爆炸過程。
 

  恒星爆炸釋放伽馬射線流

  距離地球75億光年星系中的一顆恒星爆炸非常強大,所釋放的光度很明亮,人們在地球上完全可以通過肉眼進行觀測。天文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雨燕”人造衛星記錄了此次恒星爆炸更詳細的觀測資料,稱此次爆炸為“伽馬射線爆”。之后他們通過全球范圍內的地面和太空基礎的望遠鏡進行了觀測,相應的觀測數據成功地描述出目前天文學家對伽馬射線爆的最佳觀測圖像,并顯示出該恒星釋放的最接近地球的噴射流路線。天文學家稱,如果在銀河系出現類似的伽馬射線爆,那么地球上的生命體將帶來很大的麻煩。如圖所示,這是近距離觀測到的伽馬射線爆。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