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山東今年海產品減產17% 原油泄漏為原因之一

2011-09-21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在威海灣,一尾尾增殖放流的魚苗蝦苗被投入大海。

  大海喊累,我們拿什么拯救

  今年海產品減產17% 我省人工增殖投資三億呵護海上牧場

  今年海鮮為什么貴了?種類為什么少了?漁民們說得最多的原因就是“海窮了”。由于天氣、污染、成本、過度捕撈等原因,海洋漁業資源受到破壞,導致海貨產量減少,價格升高。山東省海岸線超過3000公里,是中國漁業的重要產區。為了保護海洋生態平衡,我省啟動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今年投資總規模將達到3.28億元。
  今年修復行動投資超過三億

  自2005年起,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根據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給記者發的一份材料,6年來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項目投入資金達11.5億元,重點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漁業保護區建設、人工魚礁投放和深水抗風浪網箱開發等修復工程。

  目前,山東省放流品種近30個,包括中國對蝦、日本對蝦、三疣梭子蟹、海蜇、金烏賊、牙鲆、黑鯛、半滑舌鰨等名貴地方經濟種類;海參、鮑魚等海珍品以及文蛤、菲律賓蛤仔、大竹蟶等多種經濟貝類。同時,將草魚、鰱魚、鳙魚、黃河鯉等優質品種投向了內陸湖泊、大型水庫和黃河口水域。

  “2011年,修復行動計劃資金總量還將繼續擴大,省級財政資金將突破1億元,資金總規模將達到3.28億元。”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增殖管理科王科長說,這足以看出上級部門對此的重視。

  威海人工放流11億單位苗種

  記者從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威海市2011年漁業資源修復行動人工增殖放流計劃任務完成,共增殖放流各類水產苗種11億單位,比去年增加10.8%。

  按照《2011年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行動項目計劃》,今年,威海市增殖放流中國對蝦、日本對蝦、魁蚶、海蜇、梭子蟹、牙鲆、黑鯛、黃蓋鰈和蝦夷扇貝等9個品種。其中,中國對蝦4.15億尾,日本對蝦2.55億尾,魁蚶2.85億粒,海蜇4500萬只,梭子蟹3600萬只,牙鲆250萬尾,黑鯛200萬尾,黃蓋鰈100萬尾,蝦夷扇貝500萬粒。總數占全省增殖放流計劃總數的29%,在全省地級市中排名首位。

  大海休養50年才能緩過氣

  多年來的增殖放流,對海洋資源的恢復影響有多大?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工作人員認為,效果肯定是有的,但由于現在捕撈能力大增,海域內仍存在捕撈能力擴大的問題。通過增殖放流,山東近海嚴重衰退的重要經濟漁業資源明顯得到了補充,并有望最終得以恢復。

  而煙臺大學海洋學院邱盛堯教授日前接受采訪時卻表示,以往的經驗證明,僅僅休漁,并不能給漁業資源的根本性恢復帶來非常明顯的改觀,但是在資源修復上,卻可以產生積極的意義,如果不進行繼續破壞,大海要經過50年以上的休養,才能真正緩過氣來,真正徹底恢復,則必須經過百年以上的考驗。
 
  原因

  成本增加

  記者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根據沿海七市漁業主管部門的不完全統計,自伏季休漁結束以來,截止到9月5日,全省11434艘機動漁船投入回捕生產,捕撈各類增殖資源總產量1.96萬噸,總產值5.02億元,同比產量減17%,產值增36%。

  “從開捕一周的情況來看,我省海洋捕撈生產總體平穩,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生產較好,渤海沿岸生產一般,略差于去年。”據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DMC燃料油價格約為8000元/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000元/噸,漲幅14%。”據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成本太高,燃油費、雇工費等一系列費用不斷升高,導致漁民出海捕魚成本增加。

  臺風頻繁

  對于今年部分貝類、魚蝦類產量較少的原因,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捕撈科科長高克忠認為:“主要是受氣候影響所致。今年上半年,山東沿海出現連續陰雨天氣,而到了七八月份,黃渤海海域臺風頻繁,對海況影響較大。”

  “與此同時,根據測定,今年煙臺等沿海海水溫度比往年同期偏低,溫差達到3℃-5℃,從而也影響了魚蝦蟹的生長。”高克忠表示,今年天冷的時間過長,海水溫度低,導致基礎餌料品質差,也嚴重影響了蝦貝類的生長。

  高克忠進一步解釋說,天冷的時候網箱中的魚進食很少,魚的胃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天突然暖和,喂食量增大,海中的浮游生物增多,魚類暴食也可能導致死亡。

  過度捕撈

  近年來,網箱魚苗容納率日益提高,海域內網箱數量逐漸密集,這在漁民和有關專家眼中,也可以算作魚類死亡率提高的一個因素。“正常來說,一個網箱可以放養兩萬尾魚苗,但一般養殖戶都會放三四萬尾魚苗進去。”煙臺一位對養殖魚類很有研究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網箱魚苗容納率提高,隨著魚苗生長,會相互競爭生存空間,勢必引起優勝劣汰,遭遇淘汰的魚只能死亡。

  據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管理處處長張永舉介紹,今年漁業資源與往年相比的確有明顯減少,這種減少不僅僅表現在近海海域捕撈量減少,即使到東海海域捕撈的遠洋船只也收獲很少。目前捕撈量仍然遠遠超出海洋資源的再生能力。

  環境污染

  “原油泄漏當然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煙臺海洋與漁業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并沒有避諱此次康菲污染事件對減產所帶來的影響。“就長島來說,2002年,鲅魚產量平均在8000噸以上,而2009年產量銳減86%。”工作人員給記者的一份環評報告中提及,除了鲅魚外,附近海域的黃花魚、對蝦等甚至出現了絕產現象。

  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管理處處長張永舉介紹,海產品減產可能與今年的康菲漏油事故有關,雖然該事故造成的確切影響目前還沒有定論,但肯定會造成海洋石油污染。據張處長分析,海洋石油污染會形成一個隔離區域,阻擋魚群南下,甚至會造成某些魚類的直接死亡。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