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北京前門大街等歷史街區將保留一定數量老住戶

2011-12-0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北京市“十二五”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規劃》發布

    保護人口結構多樣性受到重視

    上周五的清晨6點鐘,濕冷的空氣夾雜著雪花撲面而來。前門東大街和煤市街上,只有幾個人裹著厚厚的棉衣步履匆匆。再過半個小時,大柵欄一帶開始出現活動的人影,孩子們陸續背著書包走出家門。早晨的時光,是住在這兒的居民給街道以生機。而讓居民惴惴不安的是,他們會從這商業區中拆走嗎?

    今日(5日),《北京市“十二五”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規劃》正式發布。對于原住居民的保護業已寫入了規劃中——“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區及傳統平房區的歷史風貌,提升文化內涵,促進文化延續。注重人口疏解實施過程中的文化延續問題,保留一定數量原住民,保持人口結構多樣性。”

    “對于舊城中的改造和保護,我們不會一拆了之。尤其是有著濃厚北京特色的歷史街區中,會保留一定的居住人口。”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

    怎么留:

    舊時商街不會拆成“純商業區”

    前門大街商業區的范圍在擴大,南鑼鼓巷也將變成步行商業街。隨著舊城保護工作的推進,一些居住傳統商業區附近的居民忍不住惴惴,不知何時自家胡同也要變成步行街,不再適合居住了。

    “其實在過去5年中,我們已經修繕了5000多個院落,給110余萬平方米的舊城房屋解危排險,改善了5萬戶居民的住房條件。”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老城區中要保護的商街不僅不會變成純商業區,相關部門還會給區域內的居民改善居住條件。

    這事兒要說起來就細了,胡同中增加、更換了路燈,建起了變配電設施,架空線入了地,清潔能源采暖進了平房,老院子里進行了上下水改造,自家的、公共的衛生間都升級……這一系列市政設施改造,使舊城傳統平房區內的市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確實有些區域會搬遷,但從沒有說過不讓老百姓住了。要不財政貼這么多錢改善平房區生活環境,圖什么?”相關負責人說。

    “凡金銀珠寶以及食貨如山積,酒榭歌樓,歡呼酣飲,恒日暮不休。”前門大街在歷史筆墨中,永遠是一幅商貿往來的勝景。但記者在已經拆除了部分平房的前門東區看到,還有老街坊尚未搬遷。東城區規劃分局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針對他們制定原地居住的方案。如果居民想改善環境,還可以按照舊城人口疏解的自愿原則搬到新城區,如果真是故土難離,規劃也會考慮到市民的實際需求,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

    怎么改:

    勸業場重建 與胡同院落共生

    “我們在保護傳統商街的同時,要修復一些過去的地標性建筑。但如果這些舊日地標性建筑就在胡同之中,我們在規劃時也會考慮到對胡同居民的影響,研究舊式建筑和胡同的共存關系。”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翻開一份勸業場的修復規劃書說。

    歐式古典復興風格中蘊含著民國遺風、屋頂巨大的玻璃天窗,三層回廊的內部結構配上豪華的內飾,勸業場,曾經是大柵欄的勝景之一。記者獲悉,勸業場已經進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序列,并將在整治后重生。

    這棟建筑,無論是對京城的商業、還是建筑業來說,都有著獨特的標志性。勸業場始建于1905年前后,為京城首幢大型綜合商業樓,比久負盛名的天津勸業場還早20多年;其前身為“京師勸工陳列所”,是京城最早的具有博物館性質的建筑;由于裝備了京城商業樓里第一部電梯,還成為了本市公共建筑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案例。

    但它現在只是一座賓館。從前門往南看,勸業場的頂樓上戳著“新新賓館”四個紅字,和其風格格格不入。

    “勸業場肯定要修復原貌,但不會因為恢復商業的原貌,就把周圍都拆平了。我們正在研究傳統商業區如何與傳統居民區共生。”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

    從一份規劃書中,已經看出了這種“共生”的轉變:大柵欄C地塊將以勸業場為中心,保留片區傳統風貌、肌理,完美融合區域發展與傳統文化保護,把單純的以旅游服務為目的的商業模式,轉化為創新多變的商業空間……宣傳老北京文化,推動文保事業。

    相關負責人將其解讀為:這將盡量保留原有胡同肌理,最大程度上延續歷史街區風貌。市井商業將與新興商業融合、共生,傳統的胡同院落將與大量的民國建筑共生。

    怎么遷:

    城內資源同時搬到新城

    留在舊城里環境可以改善,那對于遷到新城的居民來說,是否還能享受到同樣的待遇呢?記者在“規劃”中看到,將引導城內的資源同時搬到新城。

    “第一應該積極鼓勵、大力支持自愿出城的市民,第二應該讓市民在貨幣、房屋補償兩種政策里自由選擇,第三政策需要有連續性,第四騰出房屋的使用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在“規劃”征求意見的過程中,一位署名為“一個熱愛北京的市民”發來了4條意見。

    這也是得到市規劃委采納、并相應修改征求意見稿中條款的市民意見之一。記者在規劃中看到,由于舊城區人口密度太大,在“十二五”期間,人口疏解將和加大居民生活環境改善力度并行,仍舊會堅持“政府主導、居民自愿、專家指導、社會監督”的原則,研究制定促進舊城人口疏解的相關綜合配套政策,為符合條件的外遷居民提供住房保障。

    外遷的居民也不必過于擔心,在“十二五”規劃中,要求“切實轉移舊城內的各項優質公共資源”,新城和舊城區,將同時發展。

    記者在規劃中,看到了與“一個熱愛北京的市民”同樣的話:“研究制定居民外遷后騰退用地和房屋的使用管理政策,促進舊城復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