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北京九個古村莊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2013-01-10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古巷、老宅、石碾、中幡……京郊一些深藏山間的古村莊卻具有這些誘人的元素。記者昨日(9日)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了解到,北京有9個古村莊被列入該部門公布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這9個村分別是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門頭溝區龍泉鎮三家店村、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門頭溝區齋堂鎮黃嶺西村、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門頭溝區雁翅鎮葦子水村、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戶村和延慶縣八達嶺鎮岔道村。

    住建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有利于延續各民族、各地區獨特鮮明的文化傳統,保持中華文化的完整多樣,同時也為農村地區注入新的經濟活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概念已逐漸深入人心,但是不僅這些名城需要保護,一些古村莊,特別是有千百年歷史的老村,也應該被妥善保護。

    該負責人表示,在符合保護規劃原則的前提下,建設項目要優先安排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當地村民的居住環境。“對這些傳統村落,要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之間的關系,針對不同類型的資源提出合理的利用方式和措施,糾正無序和盲目建設,禁止大拆大建。”他說,在制訂保護發展規劃時,應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而且還要在延續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適度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和旅游業,增加村民收入。

    什么樣的村能入選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它們又是如何被挖掘出來的呢?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以南窖鄉水峪村為例,它是幾位名城保護老專家幾次進入深山,“挖”出來的“寶村”。發掘水峪村的老專家之一的宣祥鎏老先生已駕鶴西去,但很多人對他在2012年2月21日一次專家會上的發言記憶猶新。

    “那村有個習俗很神奇,所有村民想蓋新房,都只能順著山勢往下蓋。這就使得原有村落的老屋、格局都保持得非常好……”在市規劃委一間普通甚至有些寒磣的會議室里,僅靠一位老人的口頭描述,參會人員眼前就似乎已經展現出這個傳統村落的水粉畫卷。

    宣祥鎏老先生隨后痛心地說,由于當地經濟滯后,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古村開始“空心”,歷史建筑日漸破敗坍塌,古村歷史形態和格局被破壞。

    在那場專家會上,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拍板,立刻對老村進行勘察,編制保護方案。隨后的一切推進得很順利,老人領著市規劃委負責人幾次進入深山,方案也以幾乎從未有過的速度通過了專家審查,并最終在去年11月獲得市規劃委批復。

    保護規劃中,水峪村被定位為“北方山區多元文化特色交融與傳承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主要將體現以傳統居住、民俗旅游、果林種植為主導功能的特色。

    在規劃中,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建筑群集中連片區劃入核心保護區,范圍為中街、東街和西街,共計10.43公頃。村莊范圍內除核心保護區外的區域均為需要控制建設的區域,共計13.06公頃。包括村域范圍內的經濟林區等部分的建筑,也需要保證風貌與古村相協調。

    對于這次入選名錄的9個古村莊,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爭取到國家級的稱號,會對老村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