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國子監里賞古槐文化

2013-08-03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說起國子監,人們首先想到的,這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那您知道嗎?國子監內還有許多古槐,都是七百多歲高齡,最著名的是位于彝倫堂前西側的“吉祥槐”和辟雍殿西側的“羅鍋槐”。

    現代有書市、早市、夜市,古時則有個槐市。這個槐市來得可不是一般人。周代太學旁有一大片槐樹林,士人和太學生每逢初一、十五,就在槐樹林里拿出家鄉土特產或書籍互通有無,人稱“槐市”。“槐市”泛指國子監,“槐市眾生”也就是國子監的學生。

    在封建社會,國槐被視為“公卿大夫之樹”。因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說,即在皇宮外種植三槐,分別象征著太師、太傅、太保的官位,古人謂“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故從周代起一直沿周禮之制,在國子監內外廣植槐樹,祈望監生們皆可中高官而列三公。以后歷代的國子監也都仿效此法。

    踱步在國子監中,感受的是一種氛圍。周身環繞在悠悠的古韻中,除了舊時的建筑、石碑,還有的便是古樹。在元明時,國子監內有國槐古柏二百余株,現今僅存四十余株,大多種植于元代,距今已七百多年。

    位于彝倫堂前西側的“吉祥槐”當數古槐中的明星了。“吉祥槐”高約15米,是由兩棵主干組成,其雙干周長分別為2.6米、2.5米,似孿生兄弟并肩而立,據說是元代國子監第一任祭酒(相當于現在的大學校長)許衡所植。

    相傳在明末此槐已死,但到清乾隆十六年初夏,枝干上忽又萌發新芽成葉,枯而復榮。國子監的師生們發現后,紛紛傳頌。這年正趕上大學士將溥奉旨到孔廟祭先師,他得知此事后,竟夜宿國子監,繪制一幅古槐圖,得到乾隆的嘉獎并作詩《御制國學古槐詩》。當時正值乾隆生母慈寧太后六十壽辰,人們認為是吉祥的征兆,所以得名“吉祥槐”。

    要說古槐,國子監內的另一個“明星”,是辟雍殿西的圓水池旁高矗的一棵古槐,它的主干呈羅鍋狀,上部向南傾斜,人稱“羅鍋槐”。據史書記載,修建辟雍時,將彝倫堂以南幾十株槐、柏樹移種二門外和雍和宮內。相傳“羅鍋槐”樹齡已長,樹干粗大,被列入砍伐之列。因劉墉愛惜古槐,力排眾議,才得以保留。但不久,辟雍竣工,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前來視察,走到這棵樹旁靈機一動,笑問群臣:“諸愛卿,此槐像誰?”大家心領神會,笑而不答。因劉墉天生背駝,為人機敏耿直,滑稽幽默,背地里人稱“劉羅鍋”。皇帝心說,你劉墉說出話來,常使我難堪,那“壞點子”都藏在羅鍋里,“羅鍋槐”,羅鍋壞,音同意亦同。我把你的羅鍋砍了,看你“壞招兒”從哪出。于是指著槐樹說:“羅鍋失雅,砍去修直。”如今,在古槐粗干的陰面羅鍋處,砍削的痕跡還清晰可辨。

    七百多年來,高大的槐樹襯托著古老的國子監街,成為京城一道亮麗風景,也增添了國子監和孔廟的文化色彩。盛夏時節,到國子監去欣賞古槐文化也是別有一番情趣。

    【溫馨提示】

    地址: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13號

    公交:乘13路、116路,或地鐵二號線雍和宮站即到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