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新疆出土3300年前褲子 由3塊布料縫制(圖)

2014-06-06  來源:光明日報
[字體: ]

圖為洋海古墓里的褲子資料圖片

 

古人最早何時開始穿褲子?在新疆洋海古墓里的兩條褲子被發現前,可能誰也說不清這件事。當兩條雖經歲月洗禮已經嚴重破損,但整體外形基本完整的褲子展現在人們面前時,這件事終于可以說清了。

由 中德兩國考古專家今年5月對新疆洋海古墓出土的相關服飾進行研究時,兩條來自洋海古墓干尸上的有襠褲子,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據新疆文化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呂國恩介紹,這兩條褲子被認為屬于兩個40歲左右的男子,衣服表明他們的身份是游牧民族,但也可能是戰士。在他們的陪葬物品當中還有一條鞭子、一個木制馬 嚼子、一把戰斧和一張弓。

洋海古墓距今3000年,兩條褲子借助于碳年代測定法,并經過中德考古專家證實,確定褲子的年代為距今3300年。考古專家認為,這次發現也支持了另外一個觀點:褲子是游牧民族專為騎馬而發明的。因為長袍等衣服不適合騎馬,因此導致這種褲子在當時的興起。

據悉,人類的騎馬史被認為開始于4000年前,這就表明褲子也可能起源于同一歷史時期。而從現有的考古資料發現,這兩條褲子有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有襠褲子,其形制與現代褲子基本無異。兩條褲子每條都是由三塊布料縫制的,兩條腿各占一塊,跨部一塊,布料上面還附帶著布紋裝飾。

洋海古墓位于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南麓的洋海墓地,是一片占地約5.4萬平方米的古老墓地,炎熱干燥的氣候使這些衣物得以保存了數千年。自2003年發掘以來,考古專家已經發現了超過500座古墓。

此 前存于新疆博物館的一條出土于新疆且末縣扎滾魯克墓葬的有襠毛布褲子被公認為國內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有襠褲子,距今約2800年。從這兩處發現的褲子可以看 出,它們所用的材料都是動物毛,也就是紡織而成。但扎滾魯克墓的褲子是單色,此次發現的褲子采用編織花紋裝飾,其間還有配飾。出現這種不同的原因,呂國恩 認為這是該地距離南西伯利亞和阿勒泰地區近,這里的人們有使用裝飾物的傳統。

據新疆博物館研究員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紹,在新疆還發現至今仍很新潮的褲子。和田地區洛浦縣普拉墓葬出土的一條漢代毛布燈籠褲,用的是目前仍在流行的百褶布料,異常蓬松。肥胖者穿上后更顯身材寬厚,身材細瘦者則猶如被套在袋子里,讓人不得不贊嘆其前衛與時尚。

據史料記載,我國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后,中原人才穿褲子。到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子叫作“褲”。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