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北京發現蘭花新品種

2017-11-05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北京無喙蘭

    北京無喙蘭為腐生性蘭花,自身沒有葉綠素和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只依靠土壤中的特殊真菌提供養分。因為這種蘭花無蕊喙,所以是無喙蘭屬。蕊喙是指蘭科植物的蕊柱前面舌狀突起的部分。

    近期,北京發現了一株命名為“北京無喙蘭”的蘭花新品種。這是目前我國唯一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近年曾發現多個首次出現在北京的物種,如扇羽陰地蕨等。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認為,近幾年,北京生態環境逐漸改善,珍稀物種逐漸開始在北京回歸。

    新發現蘭花無葉綠素靠真菌生存

    近日,北京地區發現了一個無蕊喙的蘭花新物種,被命名為“北京無喙蘭”。據介紹,這是目前我國唯一以北京為模式標本產地、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同時,也是無喙蘭屬在中國分布的第3個物種,全世界也僅有7種。目前,有關學術論文日前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植物分類學界主流刊物《植物分類》上。

    通過10年調查,北京林業大學博士沐先運發現了這一新物種。他介紹,這種蘭花為腐生性,自身沒有葉綠素和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土壤中的特殊真菌,對環境要求更為苛刻。截至目前,僅發現17株北京無喙蘭個體。

    發現這一蘭花后,沐先運先后與植物分類專家進行交流,同時,經過細微結構分析、查詢文獻,并與俄羅斯專家溝通及國內蘭科專家確認后,發表了這個新物種。

    專家認為,在幾代植物學家近百年的研究基礎上發現這一新物種,是對北京野生植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貢獻。這一新發現也使北京地區的野生蘭科植物增至18屬24種。

    北京發現多個首次出現物種

    近幾年,一些以前未發現的物種相繼出現。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舉例,北京無喙蘭和扇羽陰地蕨均為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此外,全球第二株野生的、北京市特有的極度瀕危物種——百花山葡萄,也在百花山地區被發現。

    此外,根據野外調查發現,北京市一級保護植物北京水毛茛種群數量及棲息地不斷擴大。同時,還發現了近40年來未見活體的珍稀植物山西杓蘭、北京地區尚無文字記載的珍稀優良用材樹種鐵木等。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介紹,通過近幾年調查,北京地區生物多樣性相比過去有所改善,植物方面發現很多以前并未出現的新物種。野生動物以鳥類為例,每年都增加新發現的物種。

    焦點1

    北京發現新物種說明什么?

    可佐證北京生態環境正在恢復

    北京陸續發現多個新物種有何意義?黃三祥介紹,近年,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方面都有新發現,說明北京的生態環境有所改善,比如北京市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北京水毛茛。黃三祥將之稱為水質指示物種。他解釋,北京水毛茛對水質環境要求較高,需達到二類水,相當于飲用水級別。如果水質惡化,北京水毛茛就會逐步消失。

    這幾年,調查人員不斷發現北京水毛茛的“蹤影”。“以前只在北京松山保護區發現過”,黃三祥回憶,近期,我們在玉渡山、昌平南口等地也有新發現。這說明適宜它生長的環境逐漸變多,水質改善。

    在黃三祥看來,這次北京新發現的蘭花,也能夠佐證北京的生態環境正在恢復。他說,蘭花一般對土壤和水分光照有嚴格要求。比如,這次新發現的北京無喙蘭要靠土壤中的真菌汲取養分,傳粉及種子萌發也需要滿足特定條件,能夠說明北京地區生態系統變得穩定,外界干擾變小。

    焦點2

    如何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

    專項行動查獲解救400余只野生鳥

    對于像百花山葡萄等數量較少的珍稀野生植物,研究人員也一直在推動人工擴繁并回歸野外。黃三祥說,現在已經開始有成功回歸野外并開花的百花山葡萄。

    此外,自然保護區管理能力也將進一步加強。黃三祥解釋,未來,自然保護區內將更優化相關野生動植物管理,比如某一物種在哪里發現的,有什么危險因子可能影響其生存。

    同時,北京還將推動濕地建設,十三五期間,北京將新增3000公頃濕地并恢復8000公頃濕地。新的造林過程中,也將逐步增加鄉土樹種及果樹等樹種比例。黃三祥解釋,濕地是生物多樣性較多的區域,而種植鳥類愛吃的結果樹種,可以吸引更多鳥類。

    這也對鳥類保護提出更高要求。今年9月15日開始,北京開展長達兩個半月打擊非法捕鳥的專項行動。黃三祥說,專項行動已查獲解救400余只野生鳥。此外,北京也嚴查亂捕亂獵野生動物行為。據介紹,今年,北京市野生動物案件立案29起,破案24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1人。

    ■ 對話

    對話人: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北京無喙蘭”發現者 沐先運

    新品種是在延慶山區意外發現

    這株命名為“北京無喙蘭”的發現者是北京林業大學博士沐先運。十年間,他曾數十次深入山區調查。這次偶然發現新物種,是他在對北京另一珍稀蘭花——山西杓蘭進行長期跟蹤調查時,在延慶山區發現。如何發現這株新蘭花,怎樣進行野外跟蹤調查,北京地區蘭花情況如何?近日,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沐先運。

    新京報: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現的這株新蘭花,當時心情怎樣,如何確定這是一株新物種?

    沐先運:今年9月份時,我們在延慶山區尋找另一種蘭花。下車后,大概走了一個多小時山路后,發現了這株蘭花。一開始,我們并沒覺得它是新物種,以為是一種分布非常廣的野生蘭花的個體變異,只是拍了一些照片。回來和其他老師交流,鑒定照片時,發現不太對勁。

    這個蘭花特別小,大概4到5毫米長,不到2毫米寬。所以,第二天其他老師立馬又上山拍了細微特征,比如花瓣是否開裂等。最終,通過查閱文獻,與俄羅斯專家溝通及國內蘭科專家確認后,發表了這個新物種。當時我們在野外的時候,沒想到它會出現。后來仔細研究對比發現是新物種,還是比較興奮。

    新京報:這株蘭花只有不到5毫米長,在茂密的山區里,你是怎么發現的?用了什么高科技儀器嗎?

    沐先運:只能靠眼睛看,沒法用什么儀器。植物是不動的,所以你只能去找它。我們一般去人跡罕至的地方,鉆林子,一塊一塊找,低著頭慢慢鉆。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就是“用腳步丈量山”。

    新京報:目前,北京野生植物資源情況如何?

    沐先運:我在自然保護區工作,平時會關注植物保護,特別是北京珍稀瀕危物種調查,蘭花是調查對象之一。近年關注杓蘭比較多,它們的花朵一般很大,很好看。這幾年調查發現,大花杓蘭等杓蘭的棲息地都是游人經常去的,可能會對種群生長有影響。比如百望山,很多草都已經踩平了,希望能夠加強這方面的保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