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出差的時候遇見一個女子,面色憔悴,似乎遇見了什么重大的挫折。本著憐香惜玉的態度,我接近了她,問她到底發生了什么。女子說:“我今年28 歲,我和我的男朋友是同班同學,幾年前我和他一同畢業找工作,我的工作比較理想,他的工作不太好,于是我鼓勵他去考研。考取后,我供了他三年,沒想現在他快畢業了,居然提出要分手。后來,我才搞清楚,他在網上談了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女孩。我真的很痛苦,沒想到幾年的情感和心血付諸東流。”我聽見了微微一笑,說這個問題其實是可以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一下的,也許你會得到啟示。
問題一
“為什么男人總是那么花心?”
用經濟學的理論,很容易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邊際效用遞減。什么是邊際效用遞減呢?比方說,你餓了,吃第一個包子特香,第二個很香,第三個還可以,第四個飽了,第五個吃不下,第六個看見都煩!也就是說第六個包子的作用為零甚至為負。由于邊際效用遞減,從現在戀愛的角度看,由于你們長時間的親密接觸,你的效用比不上那個網上的女孩。你就是那第六個包子,而那個女孩卻是第一個包子。這也是許多的男人為什么家有美貌如花的妻子,卻要在茶座酒吧去找小姐的經濟學理由。
問題二
“為什么花心的女人卻比較少?假定邊際效用遞減成立的話,那么女人也應該不斷地在外面找男人養情夫。”
結了婚的女人在內心深處未必沒有喜歡更英俊更年輕更富有男性的念頭,只是一般她們不會采取采花行動,這里的道理可以用經濟學的成本收益方法來分析。在經濟學的假設中,人都是理性的,人們采取一項行動都要在心里盤算值不值。已婚男人花心,相對于已婚女人其成本是比較低廉的,很少有妻子因為丈夫花心而堅決要離婚的。就算是要離婚,男人也許正好順水推舟,說不定找個更年輕漂亮的!一般來說,已婚女子花心一旦被發現,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對大部分男人來說,戴綠帽子是無論如何不能忍受的,離婚是必然的選擇;而離婚女子在現在的世俗眼里,名聲肯定又是不好的;要想再找對象,也很難再找到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人,一般只能找比自己大得多的男人。正是因為已婚女子紅杏出墻的成本遠大于收益,所以盡管有邊際效用遞減的公理存在,但她們仍然會做出堅決不紅杏出墻的理性選擇。
##**CP**##
問題三
“他要是三年前提出分手,我并沒有這么難過。現在分手,簡直太不道德了,為什么我現在更加難過?”
經濟學一般并不研究道德,因為道德要求的是多為他人著想,而經濟學理論的前提卻強調人都是自利的。經濟學認為,人在約束條件下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大學時期與你談戀愛,那個時候生活基本無憂,追求激情就是戀愛利益的最大化;三年讀研之中,你們之間激情已經沒有了,但是此時他心中的最大利益是為了獲取文憑以便日后能找個好工作,此時,如果和你一刀兩斷,經濟來源就沒有了,請問他怎么能把書讀完?現在他臨近畢業開始實習了,他對自己的前途已經充滿了信心,更不像當初那樣急迫地等著錢用,于是,年輕漂亮而充滿激情又成了他戀愛利益的最大化。
問題四
“我當初只是想,如果他能讀個研究生畢業,我們今后一家人的生活會更好些。”
經濟學的一條基本原則: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你當時只看到了供他讀研畢業后的收益,卻沒有看到他讀研畢業后的風險。假定你找個拉黃包車的,風險基本沒有,他不會與你離婚,甚至對你百依百順,但是收益也很小,家庭的經濟來源肯定要以你為主,你帶出去參加應酬也會覺得很沒面子;假定你找了李澤楷,人稱至尊王老五,收益肯定會很高,比如說給你一筆錢或者婚禮絕對很風光,但是離婚的可能性也許是百分百!因為像李澤楷這樣的稀缺資源是每個女人都喜歡的。
##**CP**##
問題五
“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控制風險呢?”
結婚與理想中的愛情是沒有多大關系的。人類設計一個結婚登記制度,為什么?其實,結婚證就是婚姻當事人中弱者的護身符。如果當初你和他領了結婚證,他現在要分手就沒那么容易了,或者說成本就大得多。首先,婚姻法規定,夫妻離婚有過錯的一方要對無過錯的一方進行經濟補償;其次,他會面對更多的輿論譴責和心理壓力;再次,他今后在社會上的形象就是一個離過婚的男人,總比未婚的純真少年要差;最后,如果你們有了孩子,那就有了共同的利益,離婚就意味著他要放棄血脈親情。
問題六
“我現在應該怎么辦?”
如果他現在還是在猶豫,他的家人也在給他施加壓力,那就再去找找他,動之以情或許還可以挽救啊。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你還是應該去的。現在的痛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