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婚姻制度,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探索和選擇,從雜交、群婚、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到現在的基本通行于全世界的一夫一妻制。象世間任何事物一樣,一夫一妻制也不是盡善盡美的,但卻可以說是目前人類智慧所能設計出的最不壞的婚姻制度。
從理論上講,任何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都會有一個在各方面與他或她十分契合般配的婚姻伴侶。是的,肯定會有,只是你不知他(她)在何處罷了。以一個人所能享有的一生有限的時間,在所處的有限空間,得以遇到你的這一個,簡直比飄懸于萬人大禮堂里兩顆浮塵相撞還要難,比買彩票中特等獎的幾率還要低。人之相識全憑際遇機緣,偶然得之,有如羈旅邂逅。怎么能想象,在萍水相逢的同學、朋友、鄰居、熟人,同事,乃至因某種奇遇得以相識的異性中,居然能有你的最愛,太難了!
而尤其令人捏一把汗的是,這樁太難的事情,竟還要由這樣的兩個人進行操作和決斷:這兩個人一般來說絕非戀愛里手、婚姻行家,而大半是少不更事、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他們要在基本是毫無經驗、通常是熱血賁漲,頭腦發熱,智商最低的情況下,作出事關一生命運幸福的一個重大決斷。要求他們做得周全、完滿、有把握,實在是難上加難矣。能遇上合得來的就萬幸了,卻要求雙方一錘定音,百年不悔。逛商場,買東西,千挑萬選還難免走眼了退貨呢,更何況挑個大活人過一輩子呢,還就不許反悔,活該倒霉的嫁雞隨雞吧。
婚姻必須相對穩定,才能保證家庭的穩定。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了,社會才能穩定。然而,人,特別是男人的情感最為變動不居,最易變化起伏,(這是雄性動物好占有進攻性的遺傳基因的問題而非道德問題)這與婚姻所要求的穩定性不相融。長處長新、永世相愛的,作為特例,當然有。但作為一般的凡夫俗子,兩個人幾十年朝夕相處、形影不離,而能絲毫沒有倦怠,始終保持新鮮感,不知別人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只不過礙于情面和傳統道德,人們不愿明說罷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娼妓以及第三者永遠不會絕跡。記得一位西哲說過,娼妓制度是一夫一妻制的補充。深以為然。娼妓制度是不致引發社會不安,又使人的某種微妙復雜情感得以宣泄的渠道。現如今所謂“外面彩旗飄飄,家里紅旗不倒”就是如此流行起來的。
一夫一妻制是與人類社會現階段發展水平相協調、相匹配的。現階段的婚姻還不能完全與愛情為基礎,而要受經濟水平、社會關系、政治態度等諸多其他因素的制約影響。婚姻以及由婚姻而形成的家庭,是一個承擔著滿足性欲、養育后代、贍養老人等責任、義務,保證社會穩定平衡的基本單位。明乎此,就不會對婚姻作唯美主義的不切實際要求,否則,就會自尋煩惱。
就個人而言,我對人類婚姻持悲觀主義態度。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消極、否定,而是對現實的承認與理解。這樣反而更能來得寬容、理智,更能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現階段婚姻制度、家庭形式中的種種不足與弊病。肯定有人反對這種觀點,并以現實生中銀婚、金婚、鉆石婚的例子相詰駁。其實,那只能說明他們沒有離婚而已,白頭偕老并不代表刻骨銘心的愛情。焉知其中沒有難言之隱,沒有基于現實考慮的寬容、理解、忍讓甚至無可奈何的遷就。但他們長久的婚姻對社會的穩定功不可沒,從這一角度講,當然應對他們進行表彰。
對婚姻持悲觀主義態度,是因為完滿的婚姻狀態極其難得,并不是否認這種美好狀態,更不是放棄對這種狀態的追求。純潔的愛情、美滿的家庭是人們永恒的向往,是古往今來無數中外文藝作品吟詠的主題。惟其難得才更引人憧憬,它們是撫慰人類靈魂的溫煦春風,是激勵人奮進的力量源泉。這也是不論男女老幼,一提白頭偕老都心向往之的原因,真有幾人能夠坐著搖椅慢慢的聊起“最浪漫的事”。
我知道此言一出,大不和網絡里癡男怨女風花雪月的格調,這實在是一幫過來的大老爺們的真實婚姻思索,當然仗著酒勁,添臉壯膽,回家未必敢跟老婆探討,也就我這茶座嘮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