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從小就有很多異性朋友,所以一直覺得,是存在異性友誼的。但是身邊很多單身朋友卻覺得不太可能,可我看看他們身邊,也蠻多異性朋友啊。后來才發現,雖然號稱朋友,但他們往往對對方心存幻想,隨時準備將友誼上升為愛情。于是自我“反省”,發現我那些異性朋友,首先也是因為彼此看著順眼、樂于與之吃飯喝茶聊天逛街,才逐漸培養起來的。
后來發現,不管什么場合,拋出這個問題,總是能迅速分出兩派來。
基本上,承認男女之間有友情的,大抵戀愛經驗豐富,人際關系復雜,屬于典型社交系。有意思的是,這些人和前戀人的關系也處得不錯,有些還能把“N夜情”對象發展成知心好友,總之可以在性伴、情侶、朋友間隨意切換,還都不傷感情。從這幾點也能歸納出,他們不那么教條,當然,也會有人批評他們沒有道德底線,不那么忠貞……不過總體而言,這類人自有灑脫魅力,朋友都不是一個類型的,還特喜歡玩一見鐘情。
而那些覺得男女之間就沒真正友情的,往往是那些把性看得很“嚴重”的人。他們的道德倫理感很強,他們比較有社會責任感,不是黑就是白,不太會玩曖昧,對人,要么喜歡,要么不喜歡。所以他們的朋友不多,但都綿長。
那如果這兩派人兩兩組合,又會是一個怎樣的好玩局面?
比如一男一女,都同意異性友誼觀,要是兩人對上了眼,很可能當天就會上床。要是感覺不錯,沒準就進入熱戀期,但是很快,又會有新的“一見鐘情”,于是彼此很快“淪為”對方舊友。
要是這一男一女都不同意異性友誼觀,好了,大家都舉步維艱,因為表白之前肯定要慎重,一慎重,故事就很難很快推進。但是一旦表白成功,會發展神速,結婚很快就會進入議事日程。但日后一方若不滿,或其他因素導致感情變質,那可有得折磨了。到底是選擇被道德強扭在一起,還是互相尊重對方選擇?
可如果一方支持異性友誼觀,討厭被束縛;一方反對,獨占欲強,這兩人要是成了一對,肯定熱鬧得緊。不過中國人講究互補,所以也沒什么不可以,不過,得真到彼此深愛地步,才會覺得對方身上都是優點,連自己不贊同的地方也包括在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