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約等于“婦女大會”
當三五成群的女人們聚集在咖啡館、茶館,那聲勢、那場面,簡直嘆為觀止。從奧斯卡到卡夫卡,從老公的孩子氣到領導的獅子吼,從大牌的最新款到商場的折扣優惠,從鄰居家的咸菜缸子到明星的緋文八卦,從狗狗的乖巧聰明到囡囡的調皮搗蛋,能“八”的一個不會少,一頓“下午茶”時間,約等于一次“婦女聯席大會”。能炫耀的炫耀,想獵奇的獵奇,須聲討的聲討,該發泄的發泄,快意橫生。
于是,考證起“下午茶”的由來,便發覺,其實“好吃愛八卦”的傳統,并非現代女性的專利,算起來其實還是個舶來品。
要是你還記得奧斯丁寫的小說情節,或看過些許描寫中世紀的歐洲影片,最常見到的莫過于幾個穿著光鮮的貴族婦女,聚集在小花園、或圍著壁爐,品嘗下午茶的鏡頭了。
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總能見到一些美麗白凈的貴族小姐們匯聚在小花園里,或是圍坐在綠蔭如毯的草坪上,或是懶散地靠著鋪上亞麻布手工繡花桌布的茶桌,欣賞著園中的玫瑰,喝著花朵綻放的茶水,手中搖曳著繽紛玲瓏的花扇,偶爾戲弄下憨厚的小狗和小孩,或是侃侃而談小鎮的逸聞趣事,或是編排著家長里短的生活瑣碎,那悠然自得的神情,讓人心醉癡迷,于是整個下午都暖意融融、滿滿當當。
其實,這一傳統節目,是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一位常常易陷入無聊狀態的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興起的。
安娜一到下午時刻,便顯得意興闌珊、百無無聊起來,因為此時距穿著正式、禮節繁復的晚餐派對還有段時間,可肚子又有點餓了,于是她就請女仆準備幾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時間長了,她就請來幾位知心好友,一起共進茶點,打發時光。
沒想到這一舉動,竟然在當時貴族社交圈內蔚為風尚,名媛仕女趨之若鶩。一直到今天,已儼然形成一種優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或名為“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
再后來,喝下午茶就成為了全英國人的習慣,他們通常會選擇在下午三點鐘左右,締造起悠閑、舒心的下午茶氛圍。
由此可見,“下午茶”多少貼上了性別標簽,它最初就是拿來作為女同胞們閑話家常、打發無聊的黃金時段。而今,下午茶若是約等于一場“婦女大會”、“主婦大會”,也顯得合情合理。
現代派的“下午茶”
有人說,幸福是自找的,尤其是女人。那么,幸福對女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除了身材要保持窈窕,容光要保持煥發,衣著要保持時尚,愛情要保持新鮮外,一頓下午茶,是無論如何都該列入“幸福感受排行”的。
因為,下午茶,既是女人們對自己一天辛勤勞作的犒賞,更是滋潤心情、滋養心靈的一種最佳“進補”方式。
不過,維多莉亞下午茶是一門綜合的高雅藝術,好的茶品、精致磁器、古典音樂包括優雅盛裝,都是一頓眩人耳目下午茶的關鍵角色。然而,現代都市生活的工作節奏如此之快,讓大部分人幾乎沒有機會,每天都坐進陽光充裕的咖啡館,手抱小狗,口泯咖啡,一邊挖著草莓蛋糕的一角,一邊進行談笑風生。即便是最有時間的家庭主婦,也只能偶而為之招待客人,若是要獨自享用這樣的豐盛下午茶,顯得奢侈而沒有看冷清,沒了看客和對象。
所以,不如刪節復雜情節,縮略成簡約版午后茶歇,只要“精心”策劃,照樣可以營造舒適午茶氣氛,提煉出“一頓茶”工夫的精華——好心情。
懷舊的中式“下午茶”
經典的英式下午茶由點心和茶組成。點心一般裝在一個三層的銀色托盤里,從下到上分別為三明治、英式小松餅、芝士蛋糕和水果塔。吃時的順序一般是由下到上、由咸到甜。
如法炮制一頓像樣的中式下午茶也一樣可以上下三層,變出花樣精。比如,一層鋪上老上海的懷舊點心——條頭糕、薄荷糕,海棠糕,蟹殼黃,再抓把瓜子、葡萄干,最后泡上一壺西湖龍井或鐵觀音,基本上一桌適合朋友們懷舊的“中式”下午茶就大功告成了。
品牌推薦:綠楊村條頭糕、松月樓素菜館海棠糕、小紹興蟹殼黃、阿明、鹽津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