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解讀
貞操觀、處女情結跟女性經濟地位有關
◎陳保才,情感 專家、易愛網C EO,著有《細節給力 愛情 得意》、《20歲學會 戀愛 30歲收獲幸福》
女人經濟獨立比性自由更瓦解貞操觀
有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衡量“貞操”的價值:男人要有房有車才能娶女人,相當于他用雄厚的財力“購買”了這個女人的全部,包括貞操和處女膜———這幾乎得出了一個粗暴的結論:處女膜等同于房子+車子的價值,隱身問題是,假若女性經濟獨立,不把男人視作經濟來源和長期飯票,男人是否就沒資格要求“處女”了?
拋開古代禮教的因素,“處女情結”的實質是個經濟問題。在落后的小農經濟時代,女性因為缺乏獨立的經濟地位,“貞操”會被視作一種跟男方進行交換的資本或財物,而“女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男人的”也成為一種公認的潛規則,因此男人會苛刻地要求女方“完整”,包括“處女膜的完整”。處女膜成為了男人要求女人一切屬于自己的一個典型象征物,如果不是處女膜的隱喻含義,其實它也可以置換成身體任何一個部位。
貞操觀背后的實質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決定性愛觀。分配實質就是誰經濟實力雄厚,誰占主導。當代,由于男女經濟關系的微妙轉變,能在經濟上保持獨立,甚至財力優于男人的女性越來越多,這恐怕是比“性自由”思潮更能摧毀傳統貞操觀的決定性因素。當女性經濟獨立,腰桿挺直之后,男人便無法再要求女人保持貞操,缺乏了糾結于“處女情結”的理由和依據。當代不少家庭已經出現了“女主外,男主內”等倒置的婚姻 結合形式,在這樣的家庭關系當中,男人若仍苛刻要求“處女”,實在是有些不合時宜。
女性經濟地位高,也可以有“處男情結”
在國外,“A A制”的婚戀 經濟分配模式極其盛行,夫妻雙方從戀愛到 結婚 ,都保持著“各自付賬、各自埋單”的習慣,婚后的經濟支出、供房或養育,都保持著大致“五五開”的平衡狀態。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經濟永遠是婚姻幕后的大棒,經濟雄厚的一方永遠占據強勢地位,而A A婚姻就有利于確保雙方經濟地位的平衡,“我沒什么要依賴你的,你也沒什么可要求我的。”在很多外國人的婚姻觀中,并不像某些中國人那樣視婚姻為改變命運、改變經濟地位的砝碼。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男方買單”甚至會被視作一種對女性經濟實力的侮辱。曾有美國嘉賓做客《非誠勿擾》,該嘉賓透露,他在中國養成了“搶著埋單”的習慣,但回到美國,這樣慷慨的習慣甚至會被朋友們視作“腦子進水”。或許,正由于這種公平的經濟分配關系,外國男人才不會要求“你的也是我的”,才沒有“處女情結”。
女性經濟地位的提升,也催生了“處男情結”,與“處女情結”相對撼。現在,不少經濟獨立的女性,對男性的貞潔度也有了要求,要求經濟上弱勢于自己的男生對自己“從一而終”。而男人也逐漸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在“物質”和“純潔”上有了新的分配比例,可能不執拗于另一半是否處女,卻對女性的物質水平有了期待。男人也希望能找一個富裕的女人,現在流行的“少女誠可愛,少婦價更高,若有富婆愛,二者皆可拋”就是這種思想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