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流行風尚 > 正文

男人不該站著小便?專家稱坐著體現男女平等

日期:2015-03-11  來源:荷蘭在線
[字體: ]

導語:男人女人生理結構不同,小便方式不同天經地義;但或許也有人想,男人站著小便總是“瞄不準”,所以為了衛生起見,男人也應該坐著小便,尤其是在男女混用的公用廁所,這也是對女人最起碼的尊重。恰恰就是這件看似很擺不上臺面的小事,卻鬧上了德國的法庭。

男人坐著如廁體現男女平等

近日,在德國西北部城市杜塞爾多夫,有個男房客站著小便,尿液滴到了地上,女房東因為擔心尿液中的酸性物質會對大理石地板造成損害,一紙訴狀把男房客告上了法庭,要求扣押該房客的上萬人民幣的租房押金。

就 在上個月,法院最終裁定“男人有權站著小便”。法官認為,男人站著小便符合正常情況,盡管男人在坐著小便一事上的馴化程度已經很高,但是站著小便還是很普 遍的。雖然法官認定尿液確實會對大理石地板造成損害,但媒體報道并未提到法官是否要求男房客賠錢,“房東應該事先告訴房客地板可能因此受損,而房客在站著 小便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別破壞地板。”

筆者的一個朋友,對這一判決結果很不以為然。男人站著小便是天性使然,要知道在國外打官司絕對是一件燒錢的事兒,浪費這么多訴訟資源,只為了一件原本就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正名,值得么?德國人較真的那股子勁,也是讓人醉了。

但 筆者的這位朋友所不知道的,是“男人坐著小便”在德國社會的接受度很高,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德國男人,開始將坐著小便當成是一種風尚,因為這種小便方式 “適當的文化和衛生禮貌”,“可以贏取更多女性的青睞”。為什么坐著小便的接受度高呢?有媒體報道稱,這是因為很多習慣坐便的德國男人出生在二戰以后的中 產家庭,年齡平均在55歲以下,二戰使德國男人數量銳減,很長時間里德國女性在家中占據主導地位,她們的兒子更容易從小養成坐著小便的習慣。

另 有媒體報道稱,德國不少家庭都會在廁所里安裝一種警報器,當馬桶蓋被提起時會激活警報器,警報器就馬上發出聲音。警報器的生產商還在聲音上大做文章。例如 為了讓忠告聽起來更權威,其中一種警報器居然模仿了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的聲音:“嗨!禁止站著小便……如果你不想惹麻煩就乖乖坐下!”

不僅如此,有些德國公共廁所還干脆把小便池直接拆了,設置紅色禁令規定男性不得站著小便。還有不少廁所會在小便池上方貼個溫馨提示,鼓勵男性坐著小便,比如上面寫著“別以為你能射準角度……”

有意思的是,“男人坐著小便”這一現象,不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德國,在很多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日漸風行。

在瑞典,就有政黨提倡在議會工作的男職員應該全部坐著小便,因為這不但可以保持廁所的干凈衛生,還有助于男人更有效地排泄,可降低前列腺等健康問題,據說還能促進更長久及健康的性生活呢!

在 日本,有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五分之一的日本男人習慣坐著小便,一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更方便打掃,有助保持廁所清潔,二是因為70%以上的日本家庭裝有“免 治馬桶”(最早發明于美國,用于醫療和臨床使用,目前日本市面流行的該類馬桶往往兼具坐墊加熱、溫水沖洗、烘干、坐蓋自動感應開關、音樂播放等超豪華功 能),坐著小便都成為一種享受了,男人能不趨之若鶩么?

在荷蘭,雖然也有人權組織在倡導男人坐著小便,不過最引人矚目的,是聰明的荷蘭人發明的一種讓女人站著小便的“神器”。這種可手持、漏斗形狀的女性 尿瓶被稱為“便友”,據發明家稱,“只要(女人)伸直膝蓋、屁股向后、把短裙和內褲移向旁邊,就可以站著小便了。”據說,這種“神器”一經面世便大受歡 迎,在短短半年里在荷蘭和比利時賣出了10萬個,被尊為女性參加室外音樂會等公開場合活動的“救星”。

在臺灣地區,早在2012年,臺灣 環保部部長沈世宏就曾發起“男生坐馬桶上小號”的運動,因為這可讓廁所保持干凈,而且也是對女性朋友最大的尊重。沈世宏還就此創作了一個順口溜:“男士如 廁上小號,要像大號坐馬桶,外濺水滴可避免,坐墊干凈保清新,尊重男女續用者,不怕麻煩做功德。”

可惜的是,男人坐著小便這一現象,在中 國尚沒有進入公共討論的空間。但社會上沒人討論,并不意味著沒有人有這方面的訴求。筆者身邊就有不少女性朋友在抱怨老公或男室友們站著小便的“壞習慣”, 考慮到中國女人通常會承擔絕大部分的家庭打掃事務,所以當她們看到尿漬斑斑的馬桶時抱怨幾句,自然也是合情合理。對于男人來說,坐著小便其實沒有什么損 失,哪怕這一從小養成的習慣一時半會改不了,站著小便時稍稍留心一下,不要將尿撒到馬桶外面,相信這也會讓女同胞們感激不盡的。

像男人站 著小便一樣,其實在我們的生活里,有很多約定俗成的習慣。這些習慣可能是你從小被父母教育養成的,也可能是后天模仿同齡人,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習慣一定就 是好的。從前,中國人等個公交車都是一窩蜂擁上去,現在至少很多地方的人都學會了自覺排隊;過去,中國人在公共場合說話個個都是高嗓門,但現在老太太們跳 個廣場舞也得留心周圍人的臉色。

這些,并非是在限制個體的自由,卻恰恰是個體自由的延展。當所有人擁有了公共空間的邊界意識,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每一個個體。什么是文明?文明就意味著你在公共空間里不再自我,不能任性,不可撒潑,要看到并尊重他人的存在,并照顧到每一個人、每一個群體內心最細微的感受。

可 能有人會說,中國還有更多更大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沒工夫留意這些細節。但事實上,不少中國人在吃穿住行等物質層面上,已經遠遠優越于西方國家的普通民眾, 但真正缺乏的往往就是在這些細節問題上的較真和死磕,以及由此帶來的整個社會的爭辯和博弈,這恰恰就是中國和西方國家的真正差距。

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想問題,男人坐著小便這點事兒就不再僅僅是個人素養問題,同樣還是一個性別平等的問題。男人就因為下身多了點東西,就理所應當地把廁所弄臟,讓女人跟著屁股去收拾,這說得過去么?

中國有一些人,只要一提到性別平等,要么是打心底里想把所有女人都趕回家做賢妻良母,要么是張口閉口扯些女性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已進步多少等大道理(50多種其他性別的人都沒入法眼),倒不如效仿瑞典和臺灣的官員們先從倡導男人坐便等這種小事做起,不是么?

這樣假設吧,或許有一天,當男人們至少都在公共空間里坐著小便了,男女才稱得上是真的平等了,不是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