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分型:乳腺癌有五種
日前,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乳腺科主任廖寧博士向記者介紹了本次大會上的相關信息。廖寧指出,本次大會再次強調了乳腺癌個體化治療的重要性,尤其是倡導要根據乳腺癌不同的分子分型來對病人進行治療。據了解,以往對于乳腺癌的治療,醫生往往只以腫瘤大小,淋巴結狀態和有無遠處轉移為分期標準。而當前最新的觀點則是在此基礎上還要對乳腺癌進行分子分型,一共將乳腺癌分為五種。那么,怎么才算乳腺癌的分型治療呢?廖寧向記者介紹了以下的例子。
1/3患者會出現骨質疏松
廖寧說,在乳腺癌的五種分子分型中, HER-2被列為重要的危險因素,只要是HER-2陽性,乳腺癌的風險度即升高為中危或高危,尤其是手術和化療后。研究證實,這類病人的五年復發率非常高,需要分子靶向治療。
還有ER,被認為是用于判定是否激素依賴乳腺癌的標志。“數據顯示,ER陽性的病人目前大約占乳腺癌所有患者的50%左右,而對絕經后ER陽性的乳腺癌病人進行芳香化酶抑制劑標準5年治療,已經成為大多數乳腺癌專科醫生的共識。”廖寧說,然而在此過程中,醫生又必須面對另一問題:絕經后的乳腺癌患者本來就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的問題,芳香化酶抑制劑的使用更會加劇這一情況。“以省人民醫院乳腺科收治的病人為例,治療過程中出現骨密度降低的病人就占了1/3。”為此,臨床醫生會對那些骨密度評估低于-2.5的患者,在不同階段選用不同程度的抗骨質疏松治療,必要時可以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來阻止骨質丟失。
不僅如此,乳腺癌的骨轉移也需要通過雙磷酸鹽類藥物來進行預防。據統計,骨是乳腺癌轉移最常見的靶器官,發生率約為25%~50%。英國一項有302名病人參與的臨床實驗顯示,在應用了雙磷酸鹽類藥物進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中,只有21人出現了復發、遠處轉移和骨轉移。而對照組,也就是沒有應用雙磷酸鹽的一組,則有42人發生了復發和骨轉移。”目前醫學界比較主張使用口服的雙磷酸鹽類藥物,因為它免卻了住院和輸液的麻煩,能為患者帶來更大的臨床獲益。”
個體化治療理念亟待推廣
“由此可見,按照個體化治療的理念,光是HER-2陽性或ER陽性的因素就會使乳腺癌治療出現多個‘分水嶺’。”廖寧指出,但讓不少專科醫生苦惱的是,由于不少病人的治療觀念仍然停留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因此有時為了實施個體化治療而需要進行一些檢查和用藥時,醫生的處理未必能得到病人的理解。“乳腺癌個體化治療的理念除了在專科醫生中推廣外,在病人和一些基層醫院的醫生當中也亟待普及。”廖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