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晨20個月,是個淘氣的小伙子。他拿著畫筆在家里客廳墻壁上描繪自己的藝術,當他聽到媽媽憤怒的喊“停!”時,很是不能理解,于是回復媽媽一個燦爛的笑容后,又繼續他的創作。媽媽很苦惱,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釋雖然他畫的很漂亮,但畫畫的地方選錯了。另一方面,即使解釋給他聽,他也不會懂也許你也在努力嘗試讓一歲寶寶學會“請”、“謝謝”、“不和小朋友打架”,鼓勵他“和別人一起分享”“懂得謙讓”;也會覺得讓寶寶懂得這些規矩實在是太困難了。甚至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后你會不自覺的選擇了放棄,總是用“等他長大了自然會明白這些”來安慰自己。千萬不要這么想哦,要知道“學規矩”對寶寶來說是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而一歲就是該給這門課程打好基礎的時候了。看看我們的建議,或許可以幫你解決問題。
不是孩子不懂規矩,是他受到太多自身的局限。
1、寶寶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相對薄弱。美國兒童行為研究學者Rothbaum教授認為,對一歲寶寶來說,和他飛速發展的認知能力相比,他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就像一直停滯不前。所以,想讓他用這些可憐的理解力去領會一條條規矩(哪怕是非常簡單明白的)是很困難的。而且這時的孩子還不具備預測別人想法的能力。難怪晨晨會對媽媽的態度視而不見。
不會說話,不會表達,只能聽懂部分語言,這些都是寶寶學規矩的障礙。專家解釋說,寶寶在一歲半以前,雖然能說一些最基本的語言,能聽懂一些簡單的對話。但是僅憑這點語言能力還不能讓他別人正常交流。
2、寶寶還沒有時間感和空間感。想讓這個年齡的寶寶理解時間的概念是件公認的難事。也許你告訴他“停下來”,他還能理解。但是如果你對他說“等一會”,那就太為難他了。你必須先要讓他知道“一會”究竟是個什么概念。寶寶所能理解的時間概念只是:你有沒有及時滿足他的愿望。也就是說,他想要一個玩具,你能及時滿足他,他可能會按照你制定的規矩好好坐在那玩;一旦你沒能按他的要求做,他便會大哭大鬧。
3、頑童心理在作怪。有時候寶寶喜歡破壞規矩,只是想和你開個玩笑,看看你吃驚甚至憤怒的表情。比如,寶寶剛剛學會開動電視開關的時候,他會對此事很感興趣,會一直反復的開、關電視。如果你在這個時候表情嚴肅的要求他停下來,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他已經從你的態度中得到一個新的游戲:只要我去觸摸電視,爸爸臉上就會出現好玩的表情,還會和我說話(即使你說的是個“不”,我也喜歡)。
寶貝的學習過程
盡管有上面種種不利因素影響,這個年齡的寶寶仍然可以學會一些最基礎的規矩。研究表明,12個月左右的寶寶可以通過觀察爸爸媽媽對待人、事、物的態度,學會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到了一歲末的時候,寶寶就可以認識到其他人的感覺變化。這時你就可以教他咬人是不對的,被咬到的人會很疼,很難受。甚至可以讓他親身體驗一下。
教孩子學規矩之前,先要確認孩子是否理解你所講的規矩內容。就像你教他唱歌一樣,要先給他解釋歌詞的意思。這樣他才能記得深刻。這個過程很漫長,需要你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理解,等待他發出“我明白了”的信號。
教這么小的孩子懂規矩有意義嗎?對答是肯定的。就像你教嬰兒說話一樣,可能他不會在馬上就學會,但他會把這些知識一點點積累下來。所以,你也應該從一歲開始教會寶寶懂規矩,學會避免危險,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這些都是寶貝社交能力的縮影。只不過你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教寶貝學規矩的有效方法
1、不要只在旁邊說,要演示給寶寶看。簡單的一句話往往不能讓孩子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最好加上你的表情和語調,讓你的課堂變得更可愛,更容易接受。比如當你對孩子說“不要動電源插座”,語調不要太嚴厲,稍帶嚴肅就可以,再加上點微怒的面部表情,寶寶能從你的聲音和表情上看出:他做的事是不對的。相反,如果你表現的過于緊張,聲音太尖銳,還連帶一串的批評,那寶寶也會回復給你同樣的反應,堅決和你對著干。你們的學規矩課堂,就會變成戰場。
2、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不要以為只告訴孩子一次“這是不對的”,他就會銘記在心。如果你指出孩子一次錯誤,而對其他幾次視而不見,那孩子心里必定會感到疑惑:我么這做究竟是對還是不對?然后為了解決這個疑惑,他會不停地嘗試再做一次。所以給孩子重復“規矩課程”,這樣他才能溫故知新。
3、 做個好榜樣。寶寶經常會從你的行為中學習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