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媽媽寶寶 > 正文

優化親子關系 方能有效溝通

日期:2010-12-17  來源:健報
[字體: ]

   家長怎樣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廣西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心理咨詢師李老師認為,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關鍵在于優化親子關系。家長只有在與孩子主動溝通時,放下居高臨下、專制的姿態,以平等、尊重、民主的方式對待孩子,才能改變緊張的親子關系,在和諧的親子關系中實現更加有效的溝通。

    如何優化親子關系?李老師認為,優化親子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家長要轉變觀念,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樣有著獨立人格的人,這樣在親子交流中才能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家長在與孩子對話時,不妨把自己放到與孩子同樣年紀的情境中,你在與朋友說話時是怎么說的,就怎么和孩子說話。”李老師說。

    其次,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這就要求父母首先要懂得關愛自己,當家長的情緒是開朗樂觀的時候,他們才會更寬容地去對待孩子。“家長要常常檢查自己的情緒,在自己情緒不好時,不要和孩子交流。”

    第三,家長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和不同的年齡特征來進行溝通。對于比較內向的孩子,家長應該多鼓勵和引導;對于比較外向的孩子,家長則不要過于強化孩子的表現欲。孩子幼小時,家長應該更多地帶領和教導;當孩子逐漸長大并懂事后,家長要多與孩子商量;當孩子具備一定的能力后,家長還應學會向孩子請教,主動和孩子建立朋友關系。

    第四,與孩子溝通要建立一套運行機制。李老師說,她在工作中發現,很多家長常常是高興了就整天和孩子泡在一起,忙了就長時間不理孩子,這樣是不利于建立和鞏固聯系的。家長再忙也要安排一些時間給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

    第五,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也要對自己的個性特征有所了解,因為父母的個性弱點會給孩子帶來局限。父母在與孩子說話時要特別注意揚長避短。

    第六,在與孩子說話時,特別是提要求時,家長的語言應該簡明扼要。“家長說得越多,孩子聽得越少。”李老師說,家長總在反復地說同一件事,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感。

    第七,父母在與孩子溝通中,常常把自己當成“裁判”,判斷孩子行為好壞的同時,有的還會替孩子做決定。李老師認為,家長應該是孩子的“顧問”,而不是“裁判”。

    第八,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