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胖不胖,爸媽能決定
如果家中真有過胖兒,那么身為父母的你,絕對要負大部分的責任,寶寶過胖,除了基因遺傳因素,父母的養育方式基本上決定了寶寶是胖是瘦。
影響體重的4大關鍵
父母在寶寶還是嬰幼兒時期的喂食方式與寶寶肥胖有很大的關系,這話怎么說呢?因為寶寶脂肪細胞的生長從胎兒時就開始了,如果父母從小沒有好好養育,長期不當的喂食將會導致寶寶出現肥胖的問題。
◆ 關鍵1 有沒有喝足母奶
很多專家都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以母乳喂哺的寶寶的肥胖傾向,比人工乳哺喂的寶寶來得低。喂食母乳的寶寶,各種營養素的配給比例非常合適,即能讓寶寶在身心發展上占據優勢,又不會讓寶寶發胖。同時,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能減低消化與呼吸系統的感染,減少生病的機會;哺喂母乳的時候,還可以增加親子肌膚的接觸,提升寶寶的安全感,寶寶的身心發展正常,也能降低日后肥胖的問題。
至于喂食配方奶或牛奶的寶寶,容易因配方奶粉沖調的濃度以及奶品的某種成分,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例如牛奶中的酪蛋白很不易被消化,容易引起嬰兒腸胃不適,同時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如起疹子,甚至造成便秘或肥胖等問題。
◆ 關鍵2 輔食轉換不成功
寶寶在6個月~1歲之間,是學習攝取奶類以外食物的重要時期,這個稱為“輔食添加”的時期,如果喂食得太早或太晚,都會影響寶寶往后的生長,也可能會造成寶寶的肥胖。太早喂食輔食,寶寶的腸胃功能尚未完全發育,容易損傷腸胃道的機能;太晚添加輔食,寶寶仍然持續大量攝取配方奶,可能會錯過口腔咀嚼訓練的黃金時間,造成日后偏食的壞習慣。不過,近年來發現許多父母都傾向于過早喂食輔食,尤其有些半固體的食品都含有過多糖或鹽的成分,這樣無形之中就改變了寶寶的口味與食量,讓寶寶提早種下肥胖的因子。
寶寶胖不胖,爸媽能決定
◆ 關鍵3 對寶寶的食欲夠不夠了解
每個家庭都害怕寶寶沒食欲或沒吃飽,寶寶的食量小、偏食或食量時多時少,都是最令父母頭痛的飲食問題,尤其寶寶在2~3歲時,會出現所謂的“反抗期”,任何不喜歡的事物都會改變寶寶的態度,此時寶寶吃東西很隨性,有時吃很多,有時什么都不愛吃,如果做父母的過分強迫,容易造成寶寶對食物的印象產生偏差。父母應該經常與寶寶一起共餐,這不僅能了解寶寶平時的食欲與食量,更能平穩寶寶的情緒,建立寶寶的自信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寶寶單獨進餐的情況,在5年內由25.7%提升至31.3%,孤獨進餐的寶寶越來越普遍,一旦父母無法了解寶寶進食狀況,將會導致或加速寶寶的肥胖問題。
◆ 關鍵4 對食物的認知不正確
父母的生活忙碌,為了方便而讓寶寶吃外食,這樣就很難注意到寶寶營養健康的問題,但外食或外購的現成食物很難達到均衡的營養標準,更何況寶寶很難從精制加工的食物取得平衡的營養。而且外賣的食品很多都是含高脂肪的,或者使用了過多的油脂,非常容易讓寶寶發胖。
其實,外賣現成的食物并不是一定不好,只要有正確的營養概念,也能輕易地組合出均衡的飲食。例如早餐準備現成的奶品來沖泡早餐谷物或麥片,外賣的三明治可搭配自己準備的水果;中、晚餐利用外賣的肉品如雞腿、排骨,搭配家中的米飯,家長可以動腦筋增加飲食的健康性與多變性。除此之外,對寶寶而言,飲食不單是為了提供所需的營養來源,也能增加生活樂趣,通過家庭成員飲食行為的互動,還能協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品格,寶寶一生的重要學習都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礎的,父母可不能忽視了。
寶寶胖不胖,爸媽能決定
過胖寶寶的5大類型
許多寶寶肥胖的問題來自父母對寶寶飲食采取放任自由的態度,寶寶想吃什么就買什么,愛吃什么就吃什么,甚至任何時間吃東西都是隨自己的喜歡。如果寶寶從小沒有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一旦寶寶自己掌控生活或飲食時,將會造成生活混亂的局面。因此,現在豐富的物質條件很容易“制造”出許多過胖的寶寶,以下是5種容易產生肥胖寶寶的類型,此外,也要再次重申父母對寶寶的教養與建立其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 類型1 公寓寶寶
現代家庭的格局幾乎都是“小而巧”,小小的房間里布滿了電器化的家庭用品,不僅寶寶的活動空間縮小,寶寶的身體也正加速習慣科技的生活方式,他們普遍以電視、計算機、電話等來取代人體生活必需使用的基本活動,更有些寶寶漸漸習慣以吃東西來取代身體基本的活動,如果他們不懂得節制進食量,又因條件的限制不能通過活動來消耗掉能量,體重會逐日增加,公寓寶寶很快就會成為名符其實的肥胖兒。
◆ 類型2 電視寶寶
現代的寶寶每天平均有5~8個小時花在電視上,和以前的寶寶生活方式大不相同。習慣靜態的活動很容易導致運動不足。一項對寶寶日常活動時間的調查顯示,每天大部分時間對著電視的寶寶,肥胖的幾率更大;另外,肥胖寶寶平均每周的運動時間也比較少。體能活動不足是造成肥胖的原因,而科技化的家電用品可說是加速寶寶肥胖的幕后推手。
寶寶胖不胖,爸媽能決定
◆ 類型3 快餐寶寶
現在的快餐、外賣遍地開花,而炸薯條、炸雞、漢堡與烤肉等更是得到寶寶的偏愛,這些快餐食品多半高油或高熱量,而且這類的食品由于幾乎不含纖維質,加上香酥濃郁的口感,很容易讓寶寶吃得又快又多,引起肥胖。加上這些食品大多都有比較精致、柔軟而不需咀嚼的特性,長期食用會造成下顎關節萎縮,影響寶寶牙齒排列與臉型的調合。
◆ 類型4 零食寶寶
許多父母認為寶寶需要補充點心,就放任寶寶在家隨意吃零食。家中到處都是各式各樣的餅干、飲料,你知道嗎,這些食品都是造成寶寶發胖的元兇。其實,寶寶除了正常的三餐以外,有時會需要補充一些點心,但絕對不是零食。零食與點心不同,零食是指身體根本不需要,但只為了滿足口欲的東西,而且零食不具營養價值;點心則可提供三餐以外身體所需的營養,和正餐不同的是,點心提供的熱量不能太高。如果父母沒有正確的飲食知識,誤將零食當作點心,寶寶很快就會變成一個標準的小胖墩。
◆ 類型5 外食寶寶
現在的雙薪家庭很少開伙,父母連與寶寶相處的時間都少的可憐,更別提為寶寶準備一日三餐了,許多家長都用外食填飽肚子,寶寶自然也“入鄉隨俗”地吃外食了。外賣的食物都會加入大量的鹽、油、糖與調味品,長期下來會影響胃腸功能與味蕾的靈敏,寶寶對食物的喜好和飲食型態會產生偏差。舉例來說,3~4歲的寶寶對食物味道的喜好已經基本定型了,如果寶寶常吃口味重的食品(如火腿、炸雞、貢丸、甜食、煎包、鍋貼、涼面等),以后寶寶就不愛吃清淡的食物,一旦發現寶寶的飲食不吃蔬菜,只喜歡吃肉的話,父母就等著為寶寶的偏食苦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