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不全靠“天生”,除遺傳外,還有很多長高的“閥門”,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一起去打開。
孩子的身高成了很多父母的心病,每到暑假,各地醫院的生長發育門診也會迎來高峰期。記者在門診發現,“怎樣才能盡早發現孩子的身高問題?”“怎么幫孩子長高?”是父母們最想知道的問題。為此,《生命時報》特約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潘慧副教授為家長們答疑解惑。
潘慧說,每個孩子的生長速度不一樣,有的前面快,有的后面快,但只要在正常范圍內,就不用擔心。判斷孩子的生長速度,最簡單的方法是學會用一個公式,即連續三個月,每月測量一次孩子的身高,用第三個月的身高減去第一個月的身高,除以3得到平均值,再乘以12。1歲時這個速率應該在每年25厘米左右;2歲時應該在每年10厘米左右;3歲至16歲青春期階段,應該在每年5—6厘米左右。如果3歲后年平均值低于4厘米,就說明孩子的生長速率偏低,與同齡孩子的差距會逐漸拉大,這時應及早帶孩子到兒童內分泌科檢查。
到底什么影響著孩子長個呢?潘慧指出,孩子的身高不全靠“天生”,除遺傳外,還有很多長高的“閥門”,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一起去打開。首先是營養。矮小的孩子中2/3都有不良飲食習慣。暴飲暴食、偏食挑食、不吃早飯、吃太多甜食等都會阻礙長個。想長高,蛋白質、礦物質缺一不可。每天一杯奶是增高秘訣,礦物質中,一定不能缺了鈣、磷、鋅。此外,“精神營養”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從小缺乏關愛,身高就會比同齡人矮。
第二是運動。每天必須戶外活動1小時。嬰幼兒可做主動或被動體操;學齡兒童可做向上跳的運動,如跳皮筋、踢毽和各種球類;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彈跳運動及全身性運動,如籃球、排球等。但舉重、杠鈴、鉛球、鐵餅等負重訓練,18歲前最好別練。此外,有些孩子不太注意站、坐、行、讀、寫的正確姿勢,習慣性地低頭端肩、含胸駝背,致使脊柱變形,也會影響長高。
第三是睡眠。生長激素分泌在夜間深睡眠時達高峰。3—6歲兒童要每天睡10—12小時;小學生、初中生9—10小時;高中生每天8—9小時。為了盡快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最好讓孩子晚上10點之前入睡,做到早睡早起。
第四是地域、氣候。南北方人的身高確實存在差異。北方氣候寒冷,生活在那里的人新陳代謝慢,大多發育時間較晚,基礎身高較高,所以身材高大些;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因為氣候溫暖或炎熱,人體新陳代謝快,大多青春期發育較早,基礎身高低,身材會矮小一些。季節也會影響人長個。世界衛生組織一項調查發現,兒童在春秋兩季長得快,夏冬兩季長得慢。
第五是疾病。性早熟的孩子骨骼發育早,閉合也會提前,最終身高會低于正常發育的孩子。慢性胃腸炎、心臟病等導致營養吸收障礙的疾病,也會使孩子的身體營養不夠,影響長個兒。此外像甲狀腺、腦垂體功能低下等疾病也會直接影響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