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性別魅力來自哪里
魅力一定與美貌有關嗎?現在我們可不會這么簡單地看問題了。你沒看到銀幕熒屏上正在“丑女”當道嗎?自從《我叫金三順》、《丑女貝蒂》走紅之后,本 土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也在趕這股“丑女”的潮流,因此有了《丑女無敵》,還有情人節期間上映的電影《完美新娘》,其中的女主角是“沒身材沒長相沒家產”的 “三沒”灰姑娘,雖然外表邋遢,但內心樂觀、善良,她也會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
“丑其實是一種新的美”,東田造型師樓偉綱非常贊同這個觀點。針對模特呂燕,他聽到過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些人說“仔細看她還挺好看的”;而另外 一些人則堅決反對“打死我也不認同”。在造型師看來,一個人可以不漂亮,類似呂燕那種,越是這樣,越可以打造出很有個性的類型,走一種另類美的路線。
所以,判斷外表的“美或丑”和我們的主觀思想,和我們的審美尺度有關。忍不住引用那句被大家說濫了的話:“沒有丑女人,只有懶女人。”不管“丑女”“美女”,“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有道理的。
但不可思議的是,美女也有小河溝里翻船的不幸,情人眼里的“西施”之態,被拿到大眾眼前的時候,絲毫沒有魅力。比如最近發生的章子怡“艷照門”事 件。一個國際巨星,魅力非凡的人,因為被公布的露點照片,魅力指數可能像股市一樣,急流直下。如果再看到她,我們難保不會聯想到這些照片!好在對于另外一 些魅力非凡的人,比如在我們的魅力排行榜中(參見后文《讓我們難以抗拒的人》),排在第一名的張曼玉和梁朝偉,在演藝生涯幾十年當中,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 丑聞。
魅力與什么有關?
之所以先談論美和丑,是因為我們太相信丑和魅力是無緣的。最近看到一則對“芙蓉姐姐” 的評論,感覺很中肯。零點調查公司的袁岳認為:“自信對美女來說不算什么,對普通人來說就比較重要了,而對于‘丑女’,如果她們有自信,那就是‘超級自 信’了。像芙蓉姐姐,她就有過人的自信,許多人也因為這種‘自信行為’成為她的粉絲。”在粉絲眼里,“芙蓉姐姐”當然是極有魅力了。所以,魅力和自信有 關。
在造型師樓偉綱看來,“女孩子可以不漂亮,但必須要有自信,只要有足夠的自信,完全接受自己,包括缺點,她就已經很漂亮了。并且,自信的女孩也能把造型師做出的東西很好地體現出來。”
嚴歌苓在小說《小姨多鶴》中,塑造了一個日本戰爭遺孤“多鶴”,多鶴的故事把讀者感動得熱淚盈眶。一個虛構的人物,為什么在讀者眼中充滿魅力?那是 因為她不幸的命運,還有她性格中的善良與隱忍。多鶴符合心理學專家金韻蓉的“魅力女人是善良、柔軟”的觀點(參見后文采訪)。多鶴的魅力應當歸功于藝術, 當然也是作者嚴歌苓通過作品把她本人的魅力傳達給讀者了。一個虛構的人物,能在我們眼中充滿魅力,如果要解釋,我們可以說作者把一種性格賦予了這個人物, 讓她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所以說,有一種魅力是從性格中散發出來的。
性別吸引力
專事研究“魅力女人”的張曉梅認為,魅力就是一種吸引力,如果別人覺得你有魅力,就是喜歡你,欣賞你,愿意和你在一起。這當然包括男女之間的吸引力,但兩性約會時的魅力和職場中的魅力不一樣。不同的場合,不同的魅力。這是有意而為之。
有 研究表明,男女最強烈的吸引常常是在雙方不知道的情況下發生的,是無意而為的。這與物種的延續、基因的復制要求有關。男女之間的化學反應,是通過釋放信息 素或者“愛情分子”而產生的。正是“愛情分子”讓女人變得富有吸引力,識別出最有可能讓她懷孕的男人。法國作家讓-克勞德·波洛尼(Jean- Claude Bologne)在《愛的征服史》中寫道:“人們建議女人,在經期的某些特定時刻,可以在她想誘惑的男人面前抬起胳膊,用她分泌的信息素將男人包圍。”總 的來說,我們的誘惑源自潛意識機制。
此外,產生性吸引力的,還有氣味以及聲音。也許你有過這樣的經歷:電話里那個男人的聲音低沉而溫暖,你被打動了。有研究表明,聲帶受睪丸激素水平影 響,當一個女人聽到一個男子的聲音時,她會不自覺地估算這個男人有沒有性伴侶。對此,法國社會認知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戈根(Nicolas Guéguen)解釋說:“與身體的魅力一樣,他的聲音也預示了他在生育方面的秉賦。聲音是基本信號,對生活在洞穴時期的人類更是如此。從進化的角度看, 聲音很可能是選擇伴侶的重要參數,尤其是在其他信息都不可能獲得的夜間。今天,盡管我們有了夜間照明裝置,但聲音仍然保留了傳遞夜間看不見信息的能力。”
美貌易逝,魅力長存
當然,人類不僅是由本能驅動的哺乳動物,對那些能讓世界變得美好的人和事,也很敏感。假如一個人有能力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更輕松、更快樂,我們會覺 得他/她“有魅力”;如果一名男子談吐優雅、想法富有啟發性,熱情而有感染力,我們也會覺得他“有魅力”;而一個“有魅力”的女人,她的身影、清脆的笑 聲、獨特的儀態,都會讓我們耳目一新。
這些和長相沒有什么關系。張曉梅從自己多年的細心體會中總結出:“現代的技術手段,對延緩面部的衰老,作用是有限的。”她建議,保持好的身型,是比 較容易做到的,再加上儀態,一個人的氣質和魅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表現。她用百分制評估魅力,認為美貌肯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也僅占10~20分,剩 下的還有很多方面(參見后文專訪)。
空政文工團的舞蹈教師黃月現在30歲,她從10歲進入部隊,學習芭蕾舞以及民族舞。她的體型依然挺拔,容貌依然動人。即便如此,她也說:“我覺得再 漂亮的女人都逃不過年齡,無論是我們這個職業,還是別的職業。我可以花時間保養皮膚,但我不注重別人是否說我看上去像20歲的。時間是抗拒不了的。”
在舞蹈這個職業中,25歲就已經算“老”了,面臨改行。有些人學了影視表演,或者成了時裝設計師或商人。黃月則繼續留在部隊,當了老師。她對魅力有 很清醒的思考。舞蹈演員,從外形上看,形象是比較突出的。但是除了外在,她現在更要求自己增加內在的東西。她認為,人除了外在魅力,還要有內在魅力。他們 前20年把時間花在培養外在上,后面幾十年就要花在內在上。而相對于職場中人,比如女性白領,她們可能在自己的領域里有內在充實的東西,下面一步可能需要 培養外在魅力。
提升本色魅力
在《非誠勿擾》中,舒淇扮演的是一位空中小姐,溫文爾雅。為什么空中小姐總體給人的印象是有氣質,討人喜歡,也許她們長得不一定很美?張曉梅認為, 她們就是長期受到這種訓練,在工作中自然體現出來。她們儀表端莊,表情恰當,語言溫和,魅力由此得到很大提升。實際上,任何一個人通過努力都可以極大地提 升魅力,每個人在魅力方面值得挖掘的程度都非常大。我們現在看到大多數人的魅力還停留在本色上面,所以會跟美和丑扯上關系,以為一個人丑就沒魅力,美就有 魅力。這是因為我們在本色上附加的東西太少,人為提升的部分太少。
在黃月看來,魅力這件事兒還真是不好界定。在不同的職業里,每個人對魅力的理解不一樣。有的人看她們舞蹈演員,可能覺得有魅力,覺得你表現出來的東 西很美。但其實她也挺羨慕一個普通白領的,而白領這份工作又是她不能勝任的,要從頭開始學很多東西,哪怕是簡單地在電腦上做個表格,都要重新學。難以做到 的事情,就顯得有魅力。因此她認為,不同的職業,每個人的魅力表現不一樣。
每個人都可以發展、提高自己的魅力或誘惑力。法國著名作家、精神分析師朱莉婭·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對此的描繪是,這種誘惑力來自我們對自我的了解,對自己本來面目的深切接受。有了這種誘惑力,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變得楚楚動人、令人心折。
人對自己的美麗程度,駕馭性非常大
張曉梅,著名美容時尚專家,《中國美容時尚畫報》社社長,著有《修煉魅力女人》、《修煉自然美人》等書。
現在是審美社會,如果一個人缺少美感度,就很難被別人接受。我們每個人面對他人,面對社會的時候,都應該盡可能地以自己最恰當的形象和美感度出現。
我曾經作為全國婦聯的女性素質專家,在全國各地培訓演講。我發現,女性的需求這些年有了挺大變化。10年前,剛開始講課,我大部分時間講的是外在 美,花很大精力講外在美的重要性,因為這方面完全是空白。兩年前,又去講課,學員問是不是講講女性生活方式。我注意到,女性穿衣打扮的水平提高了很多,現 在考慮到了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想要開發更多內在的東西。
大家對魅力的深度有了要求。因為魅力,最前端的是表象,中端是身體,最終支撐你真正魅力的東西,是修養和思維方式。
美國有一個資料顯示,人與人相見,影響他人對你魅力評價的,排在前面7項的,第一是儀態,第二是表情,第三是體重,第四是語言,也就是說話方式,然后是服飾、化妝、發型。這幾項沒有一項和長相有關系。因此,他人對你的魅力評價,最大的因素掌握在你手里。
初始階段,你可以買些化妝品,選了適當的化妝品,會有很大幫助。還有一個很強大的東西對容貌是有作用的,就是通過意念和精神,調動體內能量。比如每 天冥想15分鐘,想象一束很亮的光照下來,照到你的身體,照得你的皮膚很細膩,一年以后就會看出效果。人的能量大致來自5個方面:飲食,睡眠,大自然的能 量(陽光,磁場),然后是(深)呼吸,最后是靜心,通過對心智的培養,提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