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情感空間 > 正文

不婚女人:我有我主張

日期:2008-07-14  來源:羊城晚報
[字體: ]
 

想得到幸福和快樂?只能靠自己

    臺灣有媒體公布,新加坡人口學者統計,70%的亞洲女性,存有不婚傾向。臺灣的不婚女人近年暴增,和不婚女人早已橫行的日本相比,人數已經非常接近。而對于中國大陸的女性,也許這個“70%”的亞洲整體數字顯得太過夸張,但是在價值觀多元化色彩濃重的大都市里,不婚女人不斷增多的趨向確是人人可見的事實。

    不婚、晚婚、離婚女人,處于單身狀態中的女人,心里有很多私房話。她們中的絕大多數,對待婚姻的態度其實比已婚人士更加慎重。

    錯過了那個命中的timing

    ●在大學畢業兩三年之后,有段時間很想結婚……過了那個階段以后,就會開始真的去考慮,自己對愛情和婚姻的判斷究竟是什么?

    ●在30歲之前,男生比較不喜歡對婚姻作出承諾,男生對婚姻的心態比女生晚熟。

    從小就決定不結婚的女人,應該沒有,就算有也是很少很少。女人其實會有“恨嫁階段”,但是過了那個時刻,看結婚的問題,就不一樣了。

    江小姐,38歲,和男朋友同居8年,兩個人約定不婚不生。她坦白地對記者說:

    “我在大學畢業兩三年之后,有段時間很想結婚,有了自己的工作,很想建立自己的生活,有一個新開始。但是我一直是比較理性的人,每次最后關頭都會自己退到一個角落問自己,他就是那個人嗎?你要一輩子和這個人在一起嗎?只要有一點猶豫,就算了。后來,這種沖動就過了。”

    “過了那個階段以后,就會開始真的去考慮,自己對愛情和婚姻的判斷究竟是什么。比如說,結了婚,兩個人生活,要生小孩,要做爸爸媽媽。但是我一直覺得好像小孩不是我生命中那么最重要的事情,那么結婚就不是很有必要了。”

    和江小姐一樣,很多女生,在大學畢業開始工作的時候,很想結婚有個家,有人照顧的安全感覺。但是身邊的人,要不就是想法不同(只拍拖不想結婚),要不就是人不對(自己覺得所托非人)。

    曾有臺灣的醫療機構做過評估調查,發現,在30歲之前,男生比較不喜歡對婚姻作出承諾,他并不覺得“為你一個人,而一輩子”,男生對婚姻的心態比女生晚熟。

    這一點,讓人想到那些悲情的愛情電影里的故事,其實誰也沒有錯,悲哀就在那個命運中的timing(時機)。

    不結婚,是怕怕怕

    ●不婚主義陣營:“結了婚的朋友未必比我過得好。”“參加婚禮,感覺像參加葬禮。”“孩子可以領養。”

    采訪中,不少不婚女子都流露出對婚姻的畏懼;橐銎屏选⑿氖芡磦、放棄原來生活形式……怕怕怕,婚姻似乎藏著一堆麻煩傷害,她們不愿意冒這個險。

    胡胡已經38歲,二十多歲的時候結婚,不到一年因為外遇離婚,之后不愿意再輕易走進婚姻。她說:“我應該就是屬于受過傷,然后不相信這個(婚姻)了。雖然也沒有說一定不結婚,但是覺得單身也沒有什么不好,如果不是真的很有感覺,有那種想結婚的沖動,我就寧愿這樣下去了。”

    “其實也不光我自己的經歷,我看周圍的老同學、朋友,結婚很多年的,很多也并不幸福,然而默默承受的多,也有天天吵架生氣,夫妻到了痛恨彼此的,何必呢?結婚不如單身。”

    另一位接受采訪的不婚主義女士wing,說她最不愿意參加朋友的婚禮,因為覺得好無聊。而且有時候她覺得好像是在參加“葬禮”,有個曾經很親密的朋友,似乎在這場儀式之后,就被“葬送”掉了。“比如說,我們的朋友圈子里,她從此便慢慢消失了,因為她結婚、生孩子了;蛘,她的話題開始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了,不是有的調查都說,已婚人士的幸福感,和結婚之前比,是明顯下降的嗎?”

    “很害怕聽到女人對孩子說,‘你看我都是為了你們,才如何如何’,對老公說‘我都是為了你,我怎么怎么樣’。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是心甘情愿的,沒有人應該背負那個罪名,你為了我而犧牲你自己,其實那也是你自己的選擇。”

    還有一種說法,不愿意結婚,是不愿意和另一個人結成“這么深”的感情和關系,感情久了會變;感情不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