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情感空間 > 正文

老人不應再談性?人類性欲可多久

日期:2012-09-24  來源: 家庭醫生在線
[字體: ]

導語:隨著“白發浪潮”的到來,老年人的健康與需要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但與老年人有關的性問題卻被世人遺漏或以不恰當方式對待。

鏡頭一:某市派發人們期盼已久的“偉哥”,盡管當日天公不作美,風狂雨驟,但打著雨傘、穿著雨衣的人們早已排起了一條長龍。想不到隊伍中的第三人,竟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好心的人告訴她,今天派發的藥物不適合她用,但她詭稱是受兒子之托來領取的。事實的真相是,她想來看看這高科技的玩意究竟能否幫她老伴一個忙。

鏡頭二:年過花甲的張伯,平時篤信“采陰補陽”之說,一天晨運在公園遇上“流鶯”,兩人“講好數”后便匆匆打的到郊外出租屋內做那茍且之事。云雨未畢,卻見張伯滿面通紅,大汗淋漓,掙扎幾下便有氣出無氣入了。“流鶯”見大事不好,馬上腳底搽油——溜了。平時有高血壓的張伯,此次自招其損,難道真個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鏡頭三:陳總退休多年,家中薄有積蓄,妻子因病早已辭世,子女也相繼成家立業。

老人就當不談性?

年初,陳總在老人活動中心認識了守寡的何姨(退休護士),雙方一拍即合,感情日增,本來打算在中秋節締結良緣,但消息傳開后,卻遭到陳總子女們的大力反對。他們對何姨當面辱罵,背后恐嚇,“狐貍精”、“謀家產”、“叛徒”等種種難聽的話語不絕于耳,最后發展到連陳總的戶口簿也被藏了起來。

在親友的“圍剿”和“為老不尊”、“春心不死”及“叛徒”等譴責之語的壓力下,這一對苦命鴛鴦終于被拆散,陳總從此只好對著冷雨秋燈哀嘆。

世俗對老年人的性活動存在著種種錯誤觀念,其中“老人無性事”是最普遍的。這些錯誤觀念使老年人還存在的性欲受到壓抑,另一方面使老年人為自己還有性欲而感到羞愧不安。他們強行抑制正常的性活動,勢必影響身心健康。

性欲可保持終生

人的一生當中,性活動經歷了一個由盛到衰的過程,但研究顯示,人類的性欲、性活動是可以保持終身的。目前認為,保持適度而健康的性生活,能夠幫助減緩衰老過程。從心理上講,保持性活動能幫助預防情緒抑郁,增強自信心,以及解脫思想緊張和心理壓力。而與身體情況不相稱地過早終止性活動,則是心理早衰的表現。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性功能減退的情況比較明顯,陰莖勃起反應速度變慢或勃起不堅,其性興奮更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妻子在性生活上采取比傳統方式更為主動的態度。

老年性需求不僅表現在性生活方式上,更重要的還在于心理上的彼此依戀和需要。老年人害怕孤獨和寂寞,需要傾訴,比年輕人更需要愛與被愛。故老年性教育應該強調情感方面的相互支持。老年人喪偶后,存活一方的心理創傷是很嚴重的。他們非常需要重新獲得情感支持和生活幫助,進一步享受天倫之樂。因此,對老年人再婚應予以支持,而不應視為“感情背叛”。

我們提倡的是,老年人應保持有規律、適度的性生活,而不是盲目鼓勵他們性放縱。老年人不必逞強向年輕人看齊、攀比,也不必為“歡樂今宵、恐無明朝”而刻意追求“春藥”,透支精力,晚節不保。到處拈花惹草,“輕則染了病,重則賠上命”,最終只能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老年人在患病期間要適度節制性事,及時就醫,在疾病得到治療和控制、體力恢復之后,再過正常的性生活。糖尿病、心臟病及高血壓病等患者更須注意合理安排性生活。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每位家庭成員都有責任、有義務善待老人,我們應積極地關心他們的健康,關心他們的性問題,從而讓他們的晚年過得更充實、更愉快。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