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北京生活大雜燴 > 正文

北京老字號風箏遭遇市場尷尬

日期:2012-04-17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眼下正是放風箏的季節,然而北京的老字號風箏卻面臨市場份額萎縮的困境。記者采訪發現,北京老字號風箏因制作成本高、不適應大眾需求等原因受到了中低檔市場的嚴重沖擊。

    手繪風箏價位高 普通消費者難承受

    在北京地安門的三石齋風箏是一家百年老店,延續了宮廷風箏的制作風格,用料精良、做工精美,是北京風箏的重要流派。

    三石齋工作人員張師傅告訴記者,店里最具特色的風箏是沙燕、斗燕、長龍和盤鷹。其中,在北京最常見的沙燕風箏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錢不等,如果根據顧客要求定做,一個風箏大概需要1000元左右。

    風箏價格為何有這么大的區別?張師傅表示,風箏分印刷和手繪兩種,印刷風箏非常便宜,只需要二三十元,但老字號風箏的特色就在手繪技藝,一個手繪風箏價位基本在400元至500元。“一個手繪風箏要畫四五天到半個月,而且不能量產,能不貴嗎?”張師傅說。

    據了解,三石齋還為喜愛繪畫的顧客提供黑白風箏,顧客可以買回家自己去畫,但風箏顏料一盒就100多元,價格依然比較高!

    北京市民王建明女士表示,現在街頭和公園里出售的風箏,制作非常粗糙,基本是塑料的,但工藝精美的風箏價格太高難以接受。“我小時候最喜歡放的就是沙燕兒風箏,原來15元、20元就可以買上一個非常漂亮又結實的,還可以接受,但現在動不動就好幾百元,高樓和樹那么多,一不小心掛在樹上多心疼啊。”

    風箏老店轉行創意用品 手繪風箏成收藏展品

    面對日益萎縮的高端風箏市場,北京的老字號風箏一部分在艱難支撐,一部分已經選擇轉行文化創意用品,哈氏風箏就是其中的代表。

    哈氏風箏有160多年的歷史,曾經風靡一時,甚至遠銷歐美,一個風箏可以賣3000美元。1915年哈氏風箏還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質獎。但其負責人哈亦琦告訴記者,低檔風箏的沖擊使公司一度陷入困境。

    從2005年開始,哈氏風箏基本不再做用于放飛的風箏,只做少量用于居室裝飾的風箏。裝飾品風箏做工精細,看起來惟妙惟肖,但并不容易放飛。

    哈亦琦回憶,早在1992年時,老字號風箏就開始受到低檔市場的沖擊,手繪風箏市場迅速萎縮。“低檔風箏印刷粗糙,不用手繪,幾元一個。而手繪風箏雖然精致,但制作時間長、成本高,不賺錢。從公司發展的角度,必須考慮做別的。”

    據了解,2005年哈亦琦只做些裝飾收藏用的風箏,幾百元一個,中高檔的風箏多用于藝術收藏或會議展覽等,哈亦琦那時做的龍風箏,還被瑞士國家博物館收藏。但他表示自己已經不做這種風箏了,只剩下兩個徒弟業余時間學習做。目前公司完全轉行做文化創意產品,主營創意日用品,設計開發的創意產品達2000多種。

    曹氏風箏的傳人孔令民表示,他們做的風箏現在幾乎不作為商品出售了,主要是作為展品。手繪風箏作為北京的非遺項目會定期走進校園,他會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親手示范,講講風箏的傳統工藝。

  濰坊風箏搶灘北京中低端市場

    記者注意到,目前北京風箏市場中,山東濰坊風箏占據大半,很多濰坊風箏廠家專門制作風箏供應北京市場。

    努力適應市場需求是濰坊風箏贏得市場的重要原因。據了解,由于多數消費者難以接受手繪風箏的高昂價格,濰坊經營風箏的廠家大多出售印刷風箏,價位在五六十元至上百元不等。濰坊風箏原本以魯鳶為主,但為了擴大北京市場,不少廠家開始模仿北京的宮廷特色風箏。

    此外,選擇合適的宣傳途徑也幫助濰坊風箏打開了國際市場。濰坊的風箏店多以私營為主,前店后廠,個體競爭力不足。每年,濰坊的風箏廠家都會組團參加國外的展覽會和展銷會,以此擴大濰坊“風箏城市”的影響力。

    在銷售中,濰坊風箏的經營者多選擇成本較低的網絡媒體開展宣傳。在濰坊經營印刷風箏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網絡媒體更適合現在年輕人的信息接受習慣,青年人也是放風箏、買風箏的主要消費群體。同時,讓年輕人更多地了解風箏,對風箏文化的傳承也大有幫助。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