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北京生活大雜燴 > 正文

正乙祠:老戲樓演繹悲歡離合

日期:2012-03-1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周末的夜晚,是正乙祠戲樓最熱鬧的時候。暖黃色燈光下,朱漆拱頂顯出遙不可及的高遠,雕梁畫棟、勾欄立柱散發著幽暗的柔光,像一幕老電影。觀眾們徐徐入場,小情侶嗑著瓜子吃著零食,更多的人則舉著相機,東拍拍西照照,太多的新奇讓人們忽略了繞梁低回的古琴曲。

    開場前幾分鐘,楊小林找了個角落坐下來,放眼望去,九成座位都滿了,他的臉上卻不見喜色:“小孩兒來得太多,怕是一會兒會鬧。”作為正乙祠戲樓的“當家人”,楊小林深知這座老戲樓再響起西皮流水所經歷的艱難,每場演出他都會悄悄坐在角落,像一個家長用目光呵護著蹣跚學步的孩童。

    戲臺兩邊掛著一副對聯: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300年老戲樓的滄桑往事,比戲臺上的悲歡離合更讓人感慨。

    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的正乙祠,明代曾是一座寺院,清康熙初年由浙江在京的銀號商人集資,建立祠堂館舍,供奉財神趙公明,因此又被稱為銀號會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商對正乙祠進行擴建并加蓋了戲樓。這座全木結構的戲樓今天依然可以用“氣派”來形容,高三層,戲臺三面開放,兩層舞臺之間開有方形孔道,設吊鉤,演出神怪戲時用來制造特效。上世紀30年代,譚鑫培、梅蘭芳、王瑤卿等名角兒,都曾在這里登臺,見證了正乙祠最輝煌的歲月。

    此后半個多世紀,正乙祠先后做過倉庫、兵營,開過煤鋪,也建過學校。院落漸漸被民居“蠶食”,面積只剩當初的六分之一。1954年戲樓改為招待所,廳堂變成食堂,戲臺被砌起來,開了幾個賣飯窗口,后臺成了炒菜做飯的廚房。

    1994年,一位叫王宇鳴的浙江企業家偶然路過,看到破敗不堪、岌岌可危的正乙祠,決定獨立出資修繕經營,再續老戲樓和浙商的緣分。一年之后,耗資500多萬元修復一新的正乙祠續上了中斷60年的戲弦。但此次重張似乎“生不逢時”,正乙祠的戲鑼只敲了三年就因入不敷出再次關張。

    2010年,一家名為“新華雅集”的文化公司看好正乙祠,對它進行了“整舊如舊”的裝修。門外石階潔白如玉,朱漆大門內,夾道青磚墁地,門窗描金畫銀,粉墻竹影婆娑。現代元素不露痕跡地添加進來,戲臺前面搭出一條通向觀眾席的“花道”,類似于“T臺”,演員在花道上亮相、回眸,與觀眾近在咫尺。演出開始前,戲臺三面會緩緩垂下巨幅白色輕紗,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半透明紗簾居然是大屏幕,上面的投影影像猶如水墨畫。

    如今,每到周末,戲樓會演出京劇《梅蘭芳華》,這出戲薈萃四部梅派經典折子戲:《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霸王別姬》和《天女散花》,不僅演員唱功可圈可點,更勝在青春年少扮相俊美,行頭也是極盡排場,衣履環佩熠熠生輝,再加上讓人目不暇接的鼓舞、劍舞和綢舞,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其中扮演穆桂英的是戲樓的臺柱子、被稱為“京城最美男旦”的劉欣然。看著他在臺上的一招一式,很難想象,這個小伙子居然是“半路出家”,畢業于北大中文系的他,因為熱愛京劇而放棄了公務員身份。

    4月起,正乙祠戲樓將推出新戲《鳳戲游龍》,這部戲巧妙嫁接《梅妃》與《游龍戲鳳》,講述了一段“跨越時空的愛戀”:唐玄宗時,梅妃因楊玉環入宮而失寵移入冷宮,遭逢安史之亂無奈自盡。后二人轉世重逢,梅妃化身李鳳姐,李隆基化身正德帝,兩廂一見傾心,但鳳姐不愿重蹈前世舊轍,舍棄了一段攀龍成鳳的情緣。除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顛覆式結尾,“乾旦坤生”也是看點,男女演員在戲中性別互換,再現了電影《梅蘭芳》里梅蘭芳和孟小冬的反串情節。

    【溫馨提示】

    地址:前門西河沿街220號

    時間:周五、周六20:00-21:00

    票價:參觀30元,演出280元、480元、580元、680元、1500元、3000元、18000元(月底前在窩窩團網站團購,最低98元)

    公交:9路、44路、66路、67路、301路、673路、808路或特2路和平門東下;地鐵2號線和平門下,和平門全聚德烤鴨店南邊胡同往東200米即到

    停車:和平門全聚德烤鴨店門前停車場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