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對話”欄目對話大連“光”商人 夜光指示幫1.8萬人逃出“9·11”
“9·11”的逃生夜光指示,德國世界杯的現場轉播屏……沒有15年前的那項發明,這個世界可能會發生很多遺憾。
當年,中科院一名研究生發明了一項具有革命性的節能專利,“改變”了太陽的作息時間,把陽光儲存,讓它在
夜里釋放。
國際商人的爭搶讓這個寒酸的年輕人身價一夜間暴增130倍。但是,這個年輕人堅持把專利留在了中國,并在大連設立了自己的公司。如今,他成了中國最大的“光商”。
6月10日,大連路明集團總裁肖志國走進央視二套“對話”欄目,講述了他的“發光歷程”。
自豪 中國人發明了“光”
5月24日晚上7時,中央二套“對話”欄目錄制現場,肖志國準時走進演播室,講述了自己發明“光”的艱辛。
坐在對話現場,肖志國說,在15年的創業過程中,他起初聽到的是:是肖志國發明了這項專利。后來他更多聽到的是:是中國人發明了這項專利。“肖志國”變成了“中國人”,這給了他無限的信念和榮耀。
1992年,當肖志國這個中科院的年輕的研究生發明了“自發光材料”專利時,一些外行人并沒有把它當回事,但是,行內的專家慨嘆:這項專利是國際上的科學家歷經10年研究都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技術,這項技術的應用無疑將給世界帶來改變。
專家的話在15年后得到了驗證。這個當年叫肖志國的研究生如今已經是中國最大的發光材料生產商,他的發明已經和正在改變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隨處可見的畫面清晰的電子顯示屏、那些在漆黑的夜晚也可以看見的樓道里的“安全出口”標志,那些即將出現的沒有電線也不用電、隨便插在一處就可以照明的路燈,還有即將出現的可以減肥的燈光……這些,都與肖志國當年的專利有關。中國這個歷史上從來不出口發光材料的國家成為國外廠商追逐的對象。
今年3月4日的風暴潮中,大連很多小區斷電,一片漆黑。然而,在肖志國的家里,拖鞋、通向衛生間的地毯、電燈的開關、電話的聽筒,只要他需要,全都可以發光……在夜間,無須開燈,家人就能找到一切希望找到的東西。
肖志國說:“這項專利簡單說就是‘把光留住‘。利用這項專利,我們可以從稀土中提取一種元素,制造出新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吸收了幾分鐘的太陽光后,把光留在體內,等到太陽下山,陽光退去,這個材料就成了一個新的光源,代替太陽繼續發光。”
創業 受挫將發光粉一飲而盡
1992年,當時剛滿30歲的肖志國的發明獲得了國際專利,這在他就讀的中科院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拿到專利證書當天的肖志國興奮得一夜未睡。這個領域里,國際上的研究尚屬空白。
肖志國最先想到的就是把這種材料應用到手表上。“我帶著新搞出的材料,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坐了一夜的硬座后,直奔天津一家有名的表廠。”
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家表廠把一種熒光粉應用到表盤上,人們在夜間也可以通過熒光粉的光看到準確的時間,這種表當時被叫做“夜光表”,風行一時。但是,很快傳出,這種熒光粉具有放射性,對人體有輻射,十分有害。
當肖志國把這種材料拿出給表廠的老工程師介紹時,這位工程師頓時憤怒了:“你趕快拿走,這么多材料輻射會多厲害你知道嗎?我搞了一輩子這個材料,要穿上防護服才敢接觸,你想害死我嗎?”“
就這樣,肖志國被這個搞了十幾年夜光表的工程師差使保安人員趕出了表廠。
“我走出表廠時,心中十分郁悶,大哭了一場。”肖志國在對話現場說。
但是,這個他并沒有死心,當年在北京的一個科技展覽會上,他在現場給圍觀的人講述他的專利。突然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