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科學家發明人造樹葉發電機——讓樹葉“流汗”

2009-08-29  來源:人民網
[字體: ]

樹葉發電

  科學家們尚未找到可以人工進行光合作用的方法,但美國電力工程師們已經發現一種讓人造樹葉發電的方法——讓樹葉“流汗”。

  天然的樹木會利用蒸騰作用將水分從根部輸送到頂端的枝葉,而葉片中蘊含的水分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蒸發流失。新的人造樹葉效仿了這一機制,也通過蒸發作用不斷喪失水分,從而形成機械水泵效應進行發電。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邁克爾·馬哈比茲(Michel Maharbiz) 同密歇根大學的魯巴·波諾(Ruba Borno)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喬·施坦梅爾(Joe Steinmeyer)在《應用物理學快報》上共同發表論文稱,他們用玻璃晶片制造出的“葉片”也有類似于樹葉脈絡的枝狀網絡。

  這些細小管網中注滿了水,延伸向“葉片”邊緣的分支管道較為狹小,并且兩端均不封閉,以便讓水蒸發,這樣水流就會以1.5厘米/秒的速度從“葉片”的主脈注入支脈。

  研究人員給主脈的外管壁鍍上金屬層,并將之與一個電路連接。通電的金屬板與主脈中的水形成了一個類似“三明治”的結構——兩個導電層被一個絕緣層隔開——從效果上來說,這就相當于一個電容器。

  利用氣泡周期性地中斷葉片的水流,這個人造葉片就變身成為一個電源。由于空氣和水的導電性能不同,每次氣泡通過時,該裝置的電容就會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一小股電流。電流可經一個外部電路輸出到儲能電容器。
  “我們利用液體流動中(產生)的這種機械能來改變電容,增加電容器的能量。” 馬哈比茲說。

  每個氣泡可以增加大約2到5微伏的輸出電壓,該發電裝置每立方厘米的功率密度約為2毫瓦。“我想,(經過改進),我們能夠很容易達到每立方厘米數百毫瓦。”他說。

  這不過是燃料電池或者電池等能量系統的功率密度的一小部分,但對于一個能量采集系統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馬哈比茲說。

  這個葉片發電裝置可擴大規模,用來生產人造樹木,只要所處環境存在濕度的循環變化,就能完全依靠蒸騰作用發電。盡管其輸出電量還不足以同太陽能技術競爭,馬哈比茲認為,它可以作為一項補充技術——陽光產生的太陽能也能夠加劇蒸騰作用,從而增大發電量。

  康奈爾大學的亞伯拉罕·斯特魯克(Abraham Stroock)認為,這是首次嘗試利用蒸騰作用驅動液體流動來發電。不過他指出,一家名為Voltree的美國企業曾經借助土壤和真正的樹木根部之間的pH值差異,成功地生成了少量電能。

  “這項新研究中的一個挑戰就是,要利用氣泡在電容器中產生電流。” 斯特魯克說。氣泡通過的距離過長,就會阻止蒸騰作用發生,因為它們破壞了張力。

  馬哈比茲說,他可以用固態絕緣體取代氣泡來避免這個問題,當水流經過時,這些絕緣體會旋轉起來,如同一架水車,從而產生電容差值,以滿足發電需要。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