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資訊 > 正文

iPad商標糾紛背后:八大債權銀行為唯冠撐腰

日期:2012-02-20  來源:證券日報
[字體: ]

點擊進入下一頁

業內人士指出:“唯冠格局很大,首先選在iPad全盛期打官司,籌碼增加,其次通過法律支持,輔以下架和禁止通關等行動。另外,因為債務關系背后有銀行撐腰。”

近期,蘋果iPad商標權糾紛甚囂塵上。

一邊是名不見經傳甚至身負重債的深圳唯冠公司,一邊是富可敵國的美國蘋果公司,為了iPad商標權之爭將戰火蔓延到全國各地。

2月17日上午,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深圳唯冠”)在與蘋果公司商標權爭奪戰正酣之際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 唯冠創始人楊榮山在發布會上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之前廣為流傳的“要求蘋果賠償100億”并不屬實,起訴對方(蘋果公司)是為了維護正當權利。”

據悉,此次商標爭奪戰不僅影響到iPad在中國區的銷售,也讓唯冠這個負債累累的公司重新回到公眾視野,增加了其此后重組的籌碼。 資料顯示,唯冠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四大顯示器生產商之一,產品遍及50個國家。1997年唯冠在香港上市,后由于資金問題,唯冠國際(代碼334)于2010年8月2日停牌,唯冠國際前主席楊榮山2010年8月被法院頒令破產。

“螞蟻”憑什么和“大象”一爭到底?

蘋果曾用欺詐手段

楊榮山向記者展示了其2001年注冊的“iPad”產品原型圖片與各種資料。這款“iPad”與現在蘋果iPad在外形上大不相同,基本構成和普通臺式電腦類似,具有CRT顯示器、鍵盤和鼠標。

據楊榮山介紹,2009年8月,蘋果在英國設立了一家IP公司,簡稱IPAD。IP公司對唯冠表示,其商標與IP公司簡寫太像,希望能購買唯冠歐洲商標,且保證公司經營業務不會和唯冠競爭。

楊榮山表示,“當時臺北公司認為賣了有錢拿,所以臺北就賣了。IP公司借此套取了唯冠全球注冊iPad商標。”

“但iPad中國大陸商標沒有賣給蘋果是當年蘋果公司承認的事實,雙方進行了長時期的轉讓談判”,楊榮山表示,iPad商標的轉讓本身既有欺詐之爭,又根本不是商標持有者深圳唯冠簽署的合同。

后經唯冠代理律師謝湘輝查明表示:“2009年,IP公司以3.5萬英鎊的對價向臺灣唯冠購買了所謂的臺灣唯冠擁有的所有的iPad商標,隨后,蘋果公司與英國IP公司簽訂了一份《權利轉讓協議》,英國IP公司以10英鎊為對價向蘋果公司轉讓有關商標的所有權利。”

然而,楊榮山所說的臺北公司為唯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唯冠國際”)旗下的一家在中國臺灣地區的子公司,唯冠國際還有一家公司名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據謝湘輝稱,“深圳唯冠和臺灣唯冠是分別獨立的,一個法人不能處置另外一個法人的知識產權,必須經過公司董事會決定。”他同時表示:“這就是整個事件的主要矛盾,蘋果公司自己也是知道后果的,所以在2010年去國家商標局要求轉讓,國家商標局駁回了蘋果的申請。”

針對此事,始終三緘其口的蘋果公司在近日發出了一份簡短的聲明——多年前,我們購買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個不同國家的iPad商標權。唯冠拒絕承認和履行涉及中國部分的協議。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

謝湘輝對蘋果說法不以為然:“第一,它提到唯冠,第一個唯冠指的臺灣唯冠,第二個唯冠指的深圳唯冠,蘋果公司故意不寫清楚,打擦邊球,第二,香港法院根本沒有正式開庭審理,我不知道他所說的支持蘋果公司是什么意思。”

唯冠債務重組以及訴訟案顧問李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年唯冠曾和蘋果就iPad的商標與其自有的iPad過于類似而打過一場官司,但最終由于成本過高不了了之。”

他對記者稱,當時以為IP公司生產的是冰箱等白電,所以他們認為這場收購存在欺詐行為。另外,對于蘋果在近日發布的18頁“香港法院支持證據”,李肅指出這是“禁制令”而不是審判結果,沒有實際效應。他表示,之前蘋果也曾在唯冠欲轉移拍賣“iPad”商標時,從香港高等法院開出“禁制令”要求唯冠不得轉移拍賣,“當時他們也承認商標所有權是我們深圳唯冠的,這次‘禁制令’卻又稱我們違約,顯得很奇怪。”

八大債權銀行的心思

楊榮山接受記者采訪時曾透露,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將唯冠的產值做到300億港幣以上。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唯冠國際最大客戶寶麗來破產,欠款無法收回,公司經營由盛轉衰,楊榮山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唯冠國際2010年10月發出公告,評估楊榮山破產對業務狀況的影響,表示該集團若干貸款由楊榮山提供個人擔保,截至2010年9月16日,其擔保的貸款總額約為11.54億元,集團逾期負債總額約為38.34億元。該公告還稱,集團財政困難,并無足夠營運資金應付未來十二個月所需。

至此,唯冠國際已是回天乏術。2010年8月,楊榮山被法院頒令破產,楊榮山也辭去了集團主席職務。

2010年11月24日,又有消息披露,法院完成審理若干銀行向唯冠國際多家公司提供近5.66億元貸款的申索案,做出判決并頒布強制執行令,將有關公司的資產凍結,以支付申索。唯冠表示,有關資產占集團總資產的大部分。

唯冠國際在2011年12月30日發布公告稱:“從今天起,被聯交所置于除牌程序第三階段。若未能提交可行的復牌建議,半年后(即2012年6月29日)擬遭撤銷上市地位。復牌建議包括:證明有足夠的業務運作或相當價值的資產、有足夠營運資金以應付復牌日期起至少12個月所需、刊發尚未刊發的財務業績,并解決處理任何審核保留意見,及證明有足夠的財務匯報及內部監控系統。”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Ipad商標權之爭很有可能通過談判和解,雙方焦點只是蘋果使用iPad內地商標權的方式(授權還是轉讓)和價格,最終交易不排除采用現金加蘋果股票的形式。

唯冠商標案訴訟顧問、和君創業咨詢集團總裁李肅稱:“美國律師對我說,蘋果當初注冊IP公司并用3.5萬英鎊買走這個商標是欺詐。如果蘋果好好談判,我們可以不追究當初的欺詐,但是蘋果拒絕談判。如果蘋果仍拒絕,那么欺詐購買商標的訴訟是不可避免的。”

顯然,深圳唯冠已經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一業內人士揣測:“唯冠格局很大,首先選在iPad全盛期打官司,籌碼增加,其次通過法律支持,輔以下架和禁止通關等行動,另外,因為債務關系有背后銀行撐腰。”

而據記者了解的事實是,唯冠債權人是八大銀行其帶頭者即為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其次,此次八大銀行代理人李肅則是當年依靠商標法幫娃哈哈打贏達能的關鍵人物。資料顯示,和君創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管理咨詢公司。其服務范圍包括資本運作、并購重組、私募融資、證券投資、基金直投等諸多領域。

深圳唯冠在此次風波當中,透露出對企業重組的希望和期待,而和君創業極有可能就是其背后強有力的顧問。李肅說,“唯冠的資產和商標已被八家銀行查封,目前八家銀行決定不將唯冠破產,是要不斷清償。”八大銀行這一決定目的可想而知。

唯冠欲在全國封殺蘋果Ipad

2011年12月5日,蘋果公司訴深圳唯冠公司,索要iPad內地商標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支持了深圳唯冠:認為iPad商標轉讓合同是英國IP公司與臺灣唯冠公司簽訂的,被告深圳唯冠公司沒有參與談判,也沒有授權他人處分其商標及訂立商標轉讓合同,且商標轉讓合同簽訂人與被告之間的表見代理也不成立,該商標轉讓合同對深圳唯冠被告無約束力。因此蘋果公司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一審敗訴后,蘋果公司已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繼在深圳對簿公堂初戰告捷后,本周三,深圳唯冠向法院申請禁售令的案件,將在上海浦東新區法院開庭。代理律師謝湘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和深圳官司性質不同,前者屬于“確權訴訟”,即確立深圳唯冠公司對iPad擁有商標權,這次上海的訴訟屬于“侵權訴訟”,即要求蘋果停止銷售唯冠擁有商標權的iPad產品,銷毀所有該產品的宣傳資料。

蹊蹺的是,此次唯冠并沒有提出具體的賠償數額。“因為我們下一步還會在國內包括北京等主要城市起訴,上海只是我們‘整盤棋’中的一步。要等整盤棋下完,才會最終確定索賠金額”,謝湘輝表示,“上海官司結束后就會著手北京的起訴官司。”

謝湘輝還透露,此番“上海一仗”我們有確實的證據是商標轉讓合同。蘋果公司從沒獲得大陸iPad的商標,自然拿不出和深圳唯冠的商標轉讓合同。

“深圳唯冠已經向全國許多城市的工商管理部門投訴,大概有40多家大中城市工商部門開始立案調查這件事情,立案調查的城市涉及的銷售行為會介入到調查范圍內,也就是有可能會停止iPad的銷售”,謝湘輝說。此事期間,記者多次聯系蘋果公司相關人士卻一直未給予回復。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