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財經 > 正文

中關村發展集團“施肥” 民間資本“開花”

日期:2012-06-29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中關村發展集團:政府創投“施肥” 民間資本“開花”

    北京華世天富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世天富”)是一家從事生物醫藥研發的企業,由于缺少足夠的抵、質押資產,多個項目被無奈擱置。所以,當華世天富獲得中關村發展集團的資金支持時,曾經多次面臨“窘境”的董事長齊清不禁感慨萬千。

    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于2010年4月,是在重組中關村“一區十園”開發建設單位基礎上新設的公司。集團作為政府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投資的平臺,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促進國有資本對接科技資源的創新載體。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之前,政府對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高成長性企業進行公共財政資金扶持,多是對科技項目研發進行直接資金資助。中關村發展集團的成立成為政府資金以市場方式驅動科技創新的全新嘗試。

    在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于軍看來,作為中關村自主創新體系的市場化集成運營平臺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驅動器,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的引領作用,為小微企業“雪中送炭”是集團的天職。一方面,通過代持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統籌資金股權投資,中關村發展集團履行政府投資平臺功能,積極發揮對社會資本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直接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和參股基金等方式,帶動社會資本聯動支持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和高成長創新型企業。

    據中關村發展集團總經理許強介紹,集團對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企業進行早期投資,先幫助其“解渴”,提高其獲得銀行貸款的能力;如果企業貸款仍有難度,中關村發展集團則通過旗下擔保公司為企業融資擔保。為提高融資效率,集團還將投資的小微企業集體打包推薦給金融機構,進行“投保貸”聯動批量化運作。同時,將投(融)資支持與提供辦公廠房、幫助企業規范運營等相應增值服務結合,提高小微企業“造血”功能。

    政府資金驅動科技創新需要按市場方式運作,而市場運作方式又需要不斷求新求變。在這方面,中關村發展集團做了很多嘗試。高科技企業往往是“輕資產”公司,核心資產是知識產權。而知識產權商用化是促進知識產權實現其商業價值的關鍵環節,是推動產業創新驅動式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中關村發展集團與其他幾家單位共同出資成立了我國首家由政府倡導并出資的知識產權商用化公司——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市場化的方式和專業化的思維進行運營,重點拓展知識產權股權投資、知識產權交易經紀等知識產權增值服務,促進知識產權轉化實施,實現經濟價值。

    通過向高科技小微企業的有效“施肥”,中關村發展集團帶動社會資本效果明顯,項目逐步開花結果。集團成立兩年以來,共實現項目儲備604個,投資和服務落地項目156個,投資合同金額18.84億元,預計帶動社會投資111億元,項目達產后實現產值1065.8億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