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000931,股吧)管委會共安排統籌資金16億元,支持項目108個。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88個,安排資金約10億元。
通過統籌資金的集中投入,中關村實現了下一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節能環保、生物健康等641重點領域行業關鍵技術突破和重點科技成果產業化,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和企業做強做大。
先行先試的中關村在探索政府股權投資、共有知識產權等財政資金使用新模式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3月14日,中關村管委會和中關村發展集團聯合發布消息,經北京市統籌聯席會批準,偉嘉人公司、神州泰岳(300002,股吧)公司、和利時公司利用市統籌資金承擔的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順利完成目標,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同意統籌資金退出。
這則消息的最大意義是,它開啟了北京市重大項目統籌資金促進重大項目產業化后成功退出的先河。
創新重大項目統籌資金模式
2010年,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統籌工作機制,由12個中央單位和16個市屬單位,在中關村創新平臺建立了重大科技成果 產業項目審批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五年統籌500億元財政資金,總體指導和統籌支持全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 發展。
中關村管委會積極落實工作部署,依托并發揮中關村發展集團(以下簡稱“中發展”)融資平臺的重要作用,會同示范區內高校院所、產 業聯盟、投資機構共同搭建了重大成果產業化統籌工作平臺體系,探索政府股權投資、共有知識產權等財政資金使用新模式,圍繞中關村“641”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聚焦十百千、瞪羚等重點企業群體,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轉化和產業化。
幾年來,中關村管委會共安排統籌資金16億元,支持項目108個。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88個,安排資金約10億元。通過統籌資金的集中 投入,實現了下一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節能環保、生物健康等641重點領域行業關鍵技術突破和重點科技成果產業化,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和企業做強做大。
截至2013年5月,政府股權投資或共有知識產權類項目承擔單位合計收入132.62億元,同比增長20.87%;凈利潤28.73億元,同比增長229.34%,促進了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政府資金投入由補貼變成股權
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具有前沿性和戰略性等特征,產業化需要大量投資,由于風險比較大,社會資本往往猶豫不定,不敢“首吃螃蟹”。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時候,政 府資金的投入是鼓勵創新、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有效手段。在過去,政府對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一般以補貼為主,此次,北京探索建立了制度化的資金統 籌機制,方式由補助貼息為主向政府股權投資、共有知識產權、創投引 導基金等多種方式轉變,更加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宣鴻認為,這是對財政資金支持方式的一種有益探索,實現了政府財政資金的循 環使用和滾動支持。他指出,這種統籌機制還是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體制上的創新,突出體現了科技財政資金預算安排的統籌協調,有利于形成促進創新和產業 發展的合力,避免各委辦局對項目的重復或無序支持,符合國務院最近發布的《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精神。
據了解,隨著政府統籌資金的介入,帶動了中央和市屬企業、戰略投資者、創業投資機構等社會資本投入,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集成全市相關部門在人才引進、技術研發、應用示范、融資上市、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發揮了政府股權投資的引導和放大作用。
用市場化手段統籌項目工作機制
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中關村針對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的關鍵環節和需求,會同中關村發展集團共同建立了市場化的項目發現、篩選、落地和后續服務工作機制。
在項目發現方面,建立了高校院所、海外高端領軍人才、中央在京企業和軍工集團、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跨國公司和境內領軍企業、國際一流實驗室六大渠道,深入挖掘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
在項目篩選方面,依托中發展通過投資機構評估、有影響力的行業用戶和合作伙伴評價、人才團隊評價、權威認證機構測試、背景調查等方式,建立市場化快速評估機制。
在項目落地和后續服務方面,通過財政資金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并參照“十百千工程”一企一策的服務模式,積極協調市相關部門、區縣政府落實項目所需用地,加快審批進度。
中發展的角色定位和作用
為整合資源辦大事,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4月重組設立了中關村發展集團,賦予集團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代持和管理市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統籌資金,代表政府進行股權投資。
作為市場化的專業代持機構,中發展在落實市委、市政府戰略意圖和項目支持決策的同時,實現財政資金可放大、可循環、可評價、可持續,使得財政資金對產業的支持更為精準。
四年來,中發展共代持統籌資金股權投資項目135個,實際撥付16.21億元。集團已完成111個項目的出資,出資額為13.97億元,有24個項目因企業上市、股東方原因或自身管理問題放棄政府股權投資。
中發展副總經理張興勝 說,中發展注重項目挖掘機制、資金放大機制和全過程培育機制建設,打造出了一個功能強大的產業投資和促進平臺。一是充分運用市場化和專業化的手段挖掘和評 估重大項目。建立和完善了七條項目挖掘通道和機制。二是規范化、制度化科學決策項目。三是加強投后管理,通過增派董監事或觀察員,在“企業三會”中加強對 企業和項目的管理。四是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集團以“共有知識產權合作開發”的政府股權投資方式取代直接股權投資,解決了一批擬上市公 司、大型央企和一批海外架構的公司在京發展的融資問題。五是圍繞股權投資,增強產業投資、科技金融、園區發展三大主業間的業務協同效力,為科技成果轉化和 產業化企業提供全鏈條服務。
股權投資代持項目實現首批退出
偉嘉人公司的“新型動物疫苗及細胞因子藥物中試及產業化” 項目、神州泰岳公司“基于國產中間件面向IT服務管理領域的業務運維管理平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和利時公司的“高速鐵路列車控制信號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項目是第一批股權投資項目,均由中發展代持管理,由于被投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統籌資金得以成功退出。
據了解,政府采用共有知識產權方式,出資1500萬元支持和利時公司“高速鐵路列車控制信號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取得2項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并順利實現產業化。企業通過該項目成果已成功開拓香港和美國等海外市場,并實現收入4.89億港元,預計今年將實現海外訂單收入4億元,對中國高鐵裝備走向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神州泰岳公司的“基于國產中間件面向IT服務管理領域的業務運維管理平臺”項目,屬國家01專項,政府采用共有知識產權方式投資1126.23萬元,企業2013年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40.52%和22.07%。
此外,政府以股權方式投資偉嘉人公司“新型動物疫苗及細胞因子藥物中試及產業化”項目400萬元,計劃于本月退出,該項目的“圓環病毒2型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相關產品”和“干擾素長效制劑”兩個成果產品中試生產工藝已完成,預計達產后實現年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
這三個項目是中發展代持的135個市統籌資金股權投資項目中的第一批,體現了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工作的成功探索和實踐,也證明市委、市政 府改革創新,變原先的政府補貼支持為市場化股權方式支持,利用市場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決策是正確和及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