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載歲月轉瞬即逝,那個曾作為中國高科技產品風向標的中關村,如今卻猶如失落的亞特蘭蒂斯,再無力領導中國的高科技走向。
眾所周知,中國的3C產品經營渠道分三類,分別是IT賣場、品牌連鎖店以及電子商務平臺,代表商戶則為海龍電子城、宏圖三胞以及京東商城(微博)。一方面,作為后起之秀的3C連鎖以及電子商務叫囂著要終結電子賣場的命運,另一方面,由于內部運作失利帶來的誠信危機,曾作為“中國硅谷”的中關村,如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若不重啟則直接關機。
自欺欺人的整改
作為中國高科技技術核心區域,中關村這個概念囊括了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IT賣場以及如今逐步擴張的中關村不動產商會等等。而最為人所知的則是位于中關村西區的IT賣場,也就是以海龍電子城、鼎好商城、科貿商城等組成的電子設備3C產品集中賣場。
在本世紀初,隨著賣場越開越多帶來的惡性低價競爭,以及各商戶不惜采取各種坑蒙拐騙手法拉客戶等現象的泛濫,以次充好、水貨泛濫等造成的誠信缺失使中關村成為了實實在在的“騙子賣場”。
為了重拾昔日的形象,海淀區政府對中關村賣場進行了逐步整改,淘汰現有的柜臺、攤販式經營,引入科技、金融等高端業態,著重展示、咨詢、體驗等服務,并將辦公區域出租給高科技企業和文化創意企業,打造全新的高科技體驗區。
此次形式上的“賣場商場化”整改,看似是以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為出發點,但實則毫無意義可言。因為如今的中關村價格優勢敵不過電子商務,品牌效應比不了實體體驗店,在低價格、薄毛利的情況下,商戶要維持生存、運營和發展,沒有別的出路,只能拼數量,在有限的柜臺面積上最大限度實現銷售,這也造成了中關村盈利的主要渠道只能通過價格低廉的水貨以及違背商業道德的翻新機來完成,商戶間互相竄貨的現象屢見不鮮,加上價格戰導致的成本問題,中關村已不可能通過正規運營模式來與電子商務競爭,所以徹底的整改只會讓中關村失去最后的救命稻草,最終都淪落為太平洋電子城關張的后果。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整改下的中關村想要徹底根除雜亂的經營環境以及嚴重的誠信缺失是十分困難的,而隨處可見的卻是商戶們明目張膽的干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勾當。
記者在暗訪中發現,與幾個月前中關村大街上的“熱情拉客”服務不同,那些四處發放傳單、見人就恨不得立馬拖走的銷售員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相對規范的“介紹型”推薦。
以科貿為例,記得2年前大學還盛行一句“邁進科貿命都不要”的玩笑,說的就是一邁進科貿大門便會有十幾個彪形大漢將你團團圍住,然后“強行”向你推薦商品,若顧客表示不愿意購買或者想去別家比較,他們則會目露兇光開始攻擊其他商戶的不好,并嚴肅的威脅說比較之后再來就不會有現在的優惠價格了,所以當時的科貿對于大家來說便成為了證明自己膽識的好去處。
而整改后的科貿,如今要求員工換上了一體化的服裝,并聲稱所有貨柜都屬于同一個老板,因而不需要四處尋問價錢,在一個貨柜上便可以買到所有想要的商品。
但是某工作人員則向記者透露,著裝統一以及不許招攬生意都是“上面”的規定,若是違反便要罰款,而實際上每個柜臺只是相互“竄貨”并非隸屬同一廠商,貨源也以水貨為主,甚至會向客戶直接申明某些型號根本沒有行貨,而每個商戶之間和諧氛圍只是表面現象,其實仍然暗暗較勁爭搶客源。
相較于私營企業的科貿與鼎好,國企性質的海龍在整改方面較為下功夫,至少在表面上是最具實際效應的。
海龍一層大廳里雜亂的商戶店面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裝修精致的品牌體驗店。政府要求商家提供正規服務并開具發票,每家店門都需掛有“信譽廠商”的牌子并進行規范化經營,規定工作人員不得招攬客戶,只能向明確表示購買興趣的客戶提供專業指導意見。
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如今的整改使得許多不具備經濟實力的小商家退出了競爭舞臺,只有資金雄厚的大商家才能自立門戶并改作“正當生意”。整改后的賣場雖然形式上比較規范,但是生意肯定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來到這里的人們看的多買的少,因為需要開具發票以及店面成本偏高等因素使得賣場價格不具有優勢。
除了一層大廳的整改以外,二層到六層的店面格局并沒有太大變化,只是有部分柜臺標著“停業整頓”的告示。最為明顯的是,海龍在商場各處都放著杜絕假冒商品、提倡誠信服務的牌子,并在客梯里明示了“7層以上不享受海龍電子城購物保障”等字樣。
但是記者在二層一家商戶詢問時卻被告知其店面不在此處,要求記者跟他到9層辦公室洽談。更出乎意料的是,賣家為了避開海龍官方的消費提醒,帶領記者走的是沒有告示牌的貨梯。
在記者開始詢問某機型時,銷售員使出慣有忽悠伎倆說該機型不好,性價比不高,并極力推薦目前只賣2200的iPhone3。(但其實iPhone3早就已經停產,他們大力售賣的只可能是翻新機。)當記者表示該機型過于陳舊時,他們便大幅度降價,甚至表示1700便可以買到32G的iPhone3。接著便開始推薦各種水貨機型,說是除了價錢與行貨并無區別,有一位銷售人員則直接聲稱:“來海龍購物的都是沖著水貨來的。”
當記者問到整改問題時,他們則表示這雖然是官方行為,但卻阻止不了各品牌廠商租賃門面,再轉租給銷售商做代理,因而銷售商便可以打著某一家企業的品牌店名賣各種其余的產品。
由此可見,在“信譽商戶”錦旗的背后,仍然是群魔亂舞的混亂場面。
B2C的失利
早在2009年海龍電子城便對外宣稱其有籌建B2C電子商務平臺的愿望,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的整合,對消費者提供維修、服務、購買、咨詢以及售后方面的服務。
但是到目前為止,海龍的官方網站也只有部分促銷活動的發布,沒有各家店面的介紹,沒有最新產品的宣傳,甚至連新聞動態的更新也不具有時效性。
當記者表示希望就線上線下結合問題對海龍負責人進行采訪時,卻遭到了各個部門領導的互相推脫,并最終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訪。
海龍向電子商務跨步的計劃為何會夭折,原因其實不難看出。
首先,海龍作為國家扶持的企業,基礎的穩固或許使其追求創新的意愿比較不突出。
其次,海龍IT賣場大多是租賃制,建立一個網上購物平臺需要有效的整合實體賣家全部進軍網絡市場,這是一個龐大而繁瑣的工程,依仗著線下電子產品交易量與銷售額領先的優勢,海龍并沒有動力做出巨大的改革。
再者,已經被扣上“誠信缺失”帽子的海龍,很難再次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同樣是選擇電子商務購買的客戶會選擇信譽度較高的京東商城等企業。
此外,作為物業的海龍沒有商戶的絕對管理權,統一所有商戶去做B2C很可能會流失那些以水貨生意為主的廠商,因為在網上公開使用固有“騙術”是受到嚴厲監管并且有理可循無法抵賴的。
最后,做賣場起家的海龍對于網購的物流沒有設立自己的體系,送貨問題將會直接阻撓其進軍B2C的步伐。
IT賣場的未來
現如今,因為品牌機的價格降低,買電腦的人們更多地會去選擇服務更為優質的品牌機,宏圖三胞的服務質量與信譽遠勝于海龍,而國美(微博)、蘇寧(微博)等家電賣場的電子商品種類也越發齊全,電子商務的價格越來越便宜,支付形式趨近完善,這使得IT賣場必然會面臨被淘汰的窘境。
可見,中關村之所以撐了這么多年,其核心競爭力只是物業而已,地理位置的優勢并不能彌補其經營能力的單一。經過時間的考驗,曾經如朝陽一般的IT賣場也淪為了夕陽產業。
雖然電子商務與傳統零售業相輔相成,都有各自不能取代的特征。傳統零售模式使得消費者可以到實體店體驗,通過自己實實在在的觀察并做出判斷,付完錢就能搬走,而網購的好處就是方便快捷,符合現代人生活節奏。
可是未來IT渠道的主流是朝著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為電子商務包括物流、配送、采購價格、產品種類、貨幣支付、信譽等在內的各個環節已經相對成熟,對于海龍來說,既然走不成線上線下結合之路,那穩妥的走好實體體驗店之路是其不至于滅亡的重點。
中關村IT賣場的整改必須下狠心連根拔起之前的弊病,否則會落入死機的困境。
從以往經驗來看,首先需要通過放棄攤販式經營來表達決心,引入賣場式經營的同時大力整改不法商販,將水貨與騙局杜絕到底。
其次,賣場式經營需要引入現代化管理,在提升檔次和品牌的同時,加強體驗式銷售,這樣才能把顧客從電腦前重新拉回來。
另外,渠道也需要打破固定格局,為適應新形勢下的行業并存發展重新制定規則。
最后,利用紙媒和網媒進行宣傳,并盡力適應電子商務,注重口碑營銷和售后服務,通過網絡讓購買者來到實體店消費,既有實體店的形態,又發揮了網購的優勢。盡管近年來中關村IT賣場的亂相使人側目,希望中關村IT賣場能頂住壓力進行大規模革新,拜托走向滅亡的末路。
山寨的硅谷
提到中關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中國的硅谷”。然而中關村與硅谷又豈能同日而語,正如業內人士所說:“稱中關村為硅谷,只是玷污了硅谷這個名字”。
20多年前,中關村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村”,有田、有菜、有小路,各種攤販魚龍混雜,可謂真真切切的“菜市場”。漸漸地,小商販們開始售賣盜版光盤,3C產品商戶逐漸增加,繼而形成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之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收地建樓,引入高科技企業,形成大規模的IT賣場,目標直指美國硅谷。
中關村與硅谷雖然都緊鄰高校和科研院校,并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且交通便利。但是中關村從本質上與硅谷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以菜市場起家的中關村,根本沒有規范的創業中心,嚴重缺乏對高技術項目的技術鑒定以及產業轉化能力。并且其引資限度單一,對于照搬外國成功模式或者看似成功的模式的商戶,或者擁有高學歷、高技術、有效工作經驗等人才都大力支持,而對于自主創新企業或是資金不夠雄厚的企業則不聞不問。
另外,中關村沒有有效的風險投資機構,難以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使得懷揣夢想的創業者步履維艱,最終不得不將夢想扼殺在搖籃中。這種無風險無創新的投資模式已從根本上決定了中關村將走向一潭死水的困境。
其次,中關村立志于積極擴展園區面積,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為其不斷擴張地皮建樓引資起到了促進作用,除了原有的中關村科技園以及IT賣場以外,目前成立的中關村不動產商會已在京郊與外地籌資建設,進一步證實了中關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商業開發地產公司,與科技創新毫無接軌。
再者,中關村科技園雖然依仗政府扶持,卻沒有以大學和研究機構為主要技術依托,流失了大量可利用的技術來源,使得園區內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卻沒有高新技術的研究力量。因此,園區不但不能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更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科技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沒掌握核心的產品技術,產品就不能算作是高科技。
最為重要的是,中關村租賃給商戶的賣場形式無法形成社會網絡和區域創新網絡,科學家工程師的創新成果無法通過自建網絡進行技術協商以及專業研究,使得合作創新受阻,造成了科研成果低水平重復以及技術創新動力弱等后果。
總而言之,中關村與美國硅谷不但實力懸殊巨大,甚至根本沒有可比性。
重啟或是關機
“中關村光環”已不復存在,中關村早已無力領導中國的高科技走向。當年那個所謂以“創新”起家的中關村,與其同時誕生的四通等企業也由于經營不善不得不走向倒閉的末路。
如今的中關村,除了IT賣場需要大規模整改以外,整個中關村科技園的運營模式也需要從根本上改變。
首先,在學習美國硅谷成功模式的同時,要結合自身特色與優勢,不能照搬照抄別人而造成水土不服的窘境。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表達了想借助中關村知識技術密集的優勢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得更好的愿望,但是政府卻不應該直接組織指揮及操辦高技術產業,不該為企業規定發展方向、產值和利潤目標,而要著重為包括技術人才和經營人才在內的各種專業人才創造適宜的環境。
其次,充分利用有效科技資源,結合高校以及研究院的科技創新成果,投入資本進行技術合作,形成有效的創新思路及拓展技術體系,保證有發展前景的科技發現不會因為資金或重視度問題無端流失。建立即行有效的風險投資機構也是穩固潛力創新的必要前提,只有形成一套完善的VC機構才能鼓勵個人創新以及有發展前景的項目得到資金上的支持,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產業鏈的發展。
另外,中關村企業間社會信用關系嚴重缺失,合作信任基礎和紐帶均十分脆弱,造成社會資本貧乏。因而應該加強專業化分工和社會服務體系,解決目前信息透明度不高、商業信息不充分、信息傳遞時間長等問題,使得企業能夠準確、及時的找到供應商、制造商、服務商等配合工作,并能快速聯系顧客溝通要求,有效的提高企業效率,從整體模式上整合中關村發展方向。
最后,應建立區域創新型社會網絡,使得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可以在非正式的自建網絡中相互交流,共同解決技術或專業性的問題。利用網絡產生的創造性協同作用,將商業競爭的推動力轉化為通過合作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因為在這種網絡中,人們會為了獲得高額報酬和實現自身價值而努力奮斗,從而創造更多的創新及商業價值。社會網絡是硅谷成功的關鍵之處,也是中關村最需要治理與改善的核心,只有建立切實有效的網絡機制,才能保證新興技術的及時溝通與研究,通過專業人士的理念對焦迸發出更出色的技術火花。
我國的技術市場供給者主要是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目前需要形成自組織或與組織相容的社會網絡和區域創新網絡,避免科研低水平重復并創造更多更新的高科技技術,積極鼓勵扶持技術研究與發展,保證新想法新技術得到最完善的重視與發展。
綜上所述,中關村想要避免整體關機的窘境,必須切合實際,汲取經驗,改掉盲目擴張的劣根性,結合自身情況建立有特色的產業模式,洗心革面做一次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