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中關村海龍電子城等數碼產品賣場調查發現,不少店鋪生意蕭條冷落,有的甚至關門謝客,與曾經的火爆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關村電子賣場為何出現這種局面?面對電商的巨大沖擊,傳統賣場如何應對?
6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中關村的海龍電子城,剛一進門,就有人主動圍上前詢問想了解哪類產品,記者發現,雖然是周日,但店里顧客并不多,反而促銷員、導購、銷售人員占了大多數。
6月14日,記者也曾來到這里,當時顧客更少,一層的展示體驗區里看不到幾名顧客。二層、三層還有部分區域是空著的,還有正在裝修的,有的區域甚至燈也不開、閉門謝客。中關村e世界客流量也同樣稀少。此情此景與幾年前賣場火爆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的確讓人感到電商對數碼電子產品賣場的沖擊。你很難相信這里的日均客流量曾經達到過4萬余人次,2009年一年的電子產品銷售總額就達597.3億元,貿易總額達1502.6億元。
在鼎好電子城,李邯生夫婦經營著一個不大的攤位,賣手機、平板電腦和相關配件。妻子告訴記者,在鼎好開店5年來,她家的手機銷量呈逐年下降趨勢。網購明顯對小店生意產生影響,能堅持下來,也是靠誠信經營留下的回頭客。為了留住生意艱難的商戶,鼎好也在調整策略,在寸土寸金的中關村地區,竟然實施了諸如柜臺租金下調的政策。而在中關村e世界,3年來柜臺租金也降了不少,甚至因為難以出租,出現了眾多業主拒絕繼續繳納物業費的情況。
冰火兩重天,3C數碼產品(計算機、通訊、消費電子)線下線上的銷售情況目前已截然不同。與中關村3C數碼賣場蕭條冷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商網站銷售異常火爆。在線上,“6・18”電商混戰當天,僅騰訊旗下電商網站易迅網,3C數碼產品銷售額就環比增長了142%,單日全品類訂單金額突破億元。在線下,國美電器則于近日透露,今年國美將關閉80家至100家一級市場門店,在二級市場開100多家新店,全年凈開新店10家至20家。有人算了這樣一筆賬,由于一級市場為中型店鋪,二級市場店鋪面積相對較小,今年國美營業面積預計會減少5萬平方米。
電商的沖擊使得中關村3C數碼賣場的日子舉步維艱。不過,日子雖然艱難,過去中關村電子賣場最受消費者詬病的“大忽悠”、“以假亂真”等現象卻有所好轉。一對小夫婦在戴爾店購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他們告訴記者,已經對比了網上、網下多家店的同類產品,這臺性價比最高。負責銷售的唐先生說:“如今無論導購怎樣‘忽悠’也敵不過網上比價。所以,促銷員也要與時俱進,不僅產品要保真低價,服務也要跟上,以親情贏得顧客的心。”
在中關村e世界商城,已做了1年三星品牌銷售的杭新有同樣的感觸。她說,現在價格都是透明的,只有誠信,明碼實價,產品質量有保證,消費者才肯來買你的產品,企業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種由競爭帶來的深刻變化,使中關村的電子賣場開始從單純強調價格走向了新的方向,作為全國數碼電子賣場的風向標,中關村采取的戰略思路是“賣場商場化”。海龍電子城的負責人表示,線下實體店的優勢是能滿足消費者高檔次、個性化、體驗式的需求。為實現賣場的誠信經營,海龍將采取統一收銀的方式,從源頭遏制過度競爭所帶來的宰客、拉客等行為,同時重點打造廠商售后服務及消費體驗專區。“如今拼的是服務和管理,不僅中關村,未來全國主要城市的IT賣場都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而從大的規劃來看,中關村也為自己在競爭中的發展謀求著新路徑。早在2011年,海淀區政府就表示,中關村諸如海龍、鼎好等電子賣場的商業面積要下降至50%以下,而在去年,這些商業面積又被壓縮了3萬平方米。中關村電子賣場未來一個主要的變化是向高端商務寫字樓轉型,致力于吸引創新要素類、科技金融類、研發中心類、高技術服務業類、文化創意產業類企業和科技企業總部的入駐。
在剛剛結束的京交會上,中關村重點展示了以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內容為代表的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最新成果,正是這種轉型的鮮明寫照。數據顯示,2012年,中關村示范區現代服務業實現總收入約1.7萬億元,同比增長30%,對示范區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70%,已成為北京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