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關村電子商會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對導購拉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強買強賣等行為,予以嚴厲處罰,嚴重者予以清退處置。然而半年過去了,這些“處罰”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本以為撿了便宜,卻吃了大虧
8月14日下午,黑龍江小伙小曲,與兩位同事坐車來到北京中關村數碼城。小曲是一家公司宣傳部的組長,這次來京是為了給單位購置四臺單反相機。
“在網上看到的中關村報價,這家店報價很低,我們訂的是佳能一套5D3套機24-70f2.8二代鏡頭和三套60D套機18-200鏡頭,四套下來比市場價低一萬多元,再加上北京有檢驗資質,黑龍江沒有,所以跟領導請示過之后就到北京來了。”小曲說。
“電話聯系好的,一個姓林的客服把我們帶到了0947室,然后換了一個‘技術員’跟我們談,先看了鏡頭和機身都是正品,沒問題,談好價錢之后,他們要求 先打款后驗機,為了讓我們放心,還給我們簽了一個購機合同,沒多想就把款交了,可是錢一交,他們就變臉了。‘技術員’換成了一個‘售后’,拿出機子來,告 訴我們只能手動對焦,產地竟然是廣州東莞,這根本不是我們要的,對方卻說是我們沒說清楚,我們不懂行,這款鏡頭有好幾種,如果想換鏡頭,至少要加 18000多元,我們都了解過了,鏡頭只有一種,不存在只能手動對焦的廣東貨,這不是欺詐嘛!”小曲氣憤地說。
小曲堅決要求退錢,對方卻聲稱“沒有質量問題,不能退貨,合同也寫得很清楚,除非再買一個2000元的雷克沙閃存卡”,雙方爭執不下,由于錢款是單位的,小曲無奈之下只好自己花2000元買了一個后來被證實是假貨的“雷克沙”,才將單位的錢款退回。
記者在網上搜索小曲打款單上的財務專用章——“匯文通達商貿”,驚奇發現,這家商貿公司用類似的手法欺詐或強制消費的顧客并不在少數。
各部門相互推諉,投訴無門
“先交錢再驗機,7天包退15天包換,三年保修,交錢之后簽訂購機合同。”正是這樣的“保證”以及貪圖便宜的心理,讓大多數消費者放下警惕之心。錢一到手,賣家即刻變臉,以其他型號次貨冒充,并以“沒有質量問題不能退貨”為由欺詐或強制顧客消費。
事后,小曲和同事撥打北京市海淀區消費者協會電話。“上班時間打了一個多小時竟然沒人接。”隨后,又向北京市律師協會求助,律師建議立案起訴,“起訴至少要一個月,時間太長了,我們不是本地的,根本耗不起。”
記者撥通中關村電子賣場投訴電話,海龍、科貿、鼎好等接線員紛紛表示:“0947屬于物流港,我們這里管不了,不是同一個單位的,我們也不知道他們那邊的投訴電話。”一小時內,數次撥打12315只得到占線或坐席繁忙的回復。
顧客寥寥無幾,強拉客人
8月20日下午,記者來到中關村電子賣場走訪,顧客寥寥無幾,導購蜂擁而至,強拉客人。
“中關村電子賣場誠信問題以及市場的落寞與電商沖擊有著很直接的關系。”網購流行起來以后,很多淘寶店家在網上開店,甚至線上線下同時銷售。“再后來, 像聯想等都轉移到品牌自己手里;京東等網站也都有自己的采購渠道。所以賣家的生意不論線上線下都做不動。”著名電子商務觀察者魯振旺,接受電話采訪時表 示,“這時候逮到一個客戶就想狠宰。”
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負責人陳志浩教授則表示,“中關村賣場的欺詐等誠信問題與電商的發展沒有任何關系”,不是電子商務的興起逼迫賣家欺詐顧客的,“網上也存在很多欺詐現象。”
“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傳統賣場有一定影響但是談不上沖擊。”陳志浩教授說,“電子賣場的落寞與產品本身的需求有關系,電子產品品牌化,再加上購物渠道增多了,傳統市場越發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