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規收拾不了這些黑心商家,那就讓技術和市場摧毀他們吧。
今天看到一則“博士買電腦在中關村被騙”的市井新聞。
話說李先生是位博士,正在準備畢業論文的他打算買臺新電腦。本周二,他來到中關村鼎好電子商城,準備換臺CPU性能好點兒的電腦。
李先生事先查好CPU型號,然后到該電子城找到了他需要的電腦。剛開始,店員查了中關村在線的報價是6500元,并表示李先生購買的話只要6000元。
李先生又問店員是不是64位的CPU,對方稱只有32位,并且無法兼容64位。后來,店員又給他推薦了另一個品牌CPU的電腦,并要價6400元。李先生一時大意沒查價格就買下了,而且沒有還價。
李先生回家一查發現,該款電腦在網上的報價竟然只有3199元,性能都沒有自己用的電腦好。第二天,他和6名博士好友一起找商家理論要求退貨,但都沒能搞定,最終商家只同意退回4900元,被扣的1000多是店家要求的折舊費和損失費。
博士們不服氣,就去投訴,結果就連工商局的人不支持他們,說,電子產品,經營者有自主定價的權利,消費者自行選擇消費。若因非質量原因退貨,目前沒有統一的處理辦法,只能由消費者與商家協商解決。
博士哀嘆:“可中關村是什么地方啊,是中國的硅谷,怎么會在中關村遇到這種事?”
從法律上來說,在中關村吃虧的“傻博士”可能確實只能認了,商家有底氣理直氣壯的賺下一筆收入。但真相其實大家都明白,博士確實也是被忽悠了。
博士遭遇的是中關村流傳已久的一種騙術,學名叫“改型”,這種騙術十幾年前我就在中關村遇到過,沒想到直到現在還沒有消失。
所謂“改型”,其實就是通過忽悠,改變顧客的消費初衷,引誘顧客購買性價比更低的產品。
即便是現在,電腦也算是個大件,一般顧客都會在去商 店購買之前查閱相關的資料、價位等,了解清楚,而商家遇到這樣的顧客就很難賺太多的錢,因為信息已經透明了,于是,不良商家就在銷售中詆毀顧客已經選中的 產品型號,誘導顧客選取其他品牌型號,這相當于把顧客由信息對稱改變為信息不對稱情況,暴利就由此產生了。
中關村電子市場有個特色,就是門口拉客的特別多,一進門就有人熱情地上來問你想要啥產品,然后就開始聊。菜市場都不拉客,電子市場有必要那么熱情嗎?其中奧妙就在于商家要改型。
說實在的,看到十多年過去了,中關村市場還是這幅得 性,我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幾年屢屢有新聞報道中關村電子市場如何蕭條、商家如何凄慘,有時候我還挺惋惜和同情的,以為主要是電商沖擊所致,但仔細想 想,其中很大原因也與中關村電子市場長期的暴利、假貨、黑導購橫行而得不到治理大有關系,這可是中國的高科技產品交易市場,這些問題本來沒有必須天然存在 的理由。
坑了傻博士,這些黑商家貌似又賺了一筆暴利,殊不知,中關村市場的形象也往坑里跌了一大截。
中國的電商業發展速度遠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其背后的很大推動力,是實體市場誠信環境實在太差,消費者早已忍無可忍,“苦秦久矣”,結果電商大旗一樹,立刻應者云集,這也算塞翁失馬之福吧。
如果法規收拾不了這些黑心商家,那就讓技術和市場摧毀他們吧。
事實上,與技術和市場相比,行政手段簡直弱爆了,就說這些中關村的黑心商家吧,他們很多在淘寶也有網店,在網上就誠信得不得了,又熱情又周到。之所以有這種精神分裂般的不同嘴臉,是因為他同時生存在兩種環境與土壤之上,從這點看,馬云至少比中關村的監管者要管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