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成都電子賣場走中關村衰落之路:電腦城之殤

日期:2015-03-21  來源:新浪科技
[字體: ]

曾經,這里是成都最“港”的專業電腦賣場,4層樓商鋪一鋪難求,每天人流量高達8萬。而今,矗立在一環路玉林北街路口的“世紀電腦城”,一樓已被沃 爾瑪超市、肯德基快餐、KTV等花花綠綠的招牌包圍,曾經標志性的巨型大拇指形模型不復存在,“世紀電腦城”的樓頂霓虹燈已改為“世紀商業廣場”,大部分 曾經人流穿梭的電腦檔口被服裝門店所取代。

  昨日上午10時許,“世紀商業廣場”前依然沒有太多人流。記者驅車進入廣場地下停車場,里面 約一半以上的車位空閑。曾記得幾年前連地下停車場也成為軟件小販營銷的風水寶地,那時停車,往往冷不丁從角落里伸出一雙熱情的手把你拉住,“大哥,熱門的 軟件、光碟便宜賣了……”可此刻,周遭一片寧靜,沿樓梯上行,迎面和墻壁上“XX服飾城請上二樓”幾個大字撞個滿懷。

  來到廣場一樓,中 心地帶改造成了兒童游樂園,幾個孩子在五顏六色的塑料球里翻滾。抬頭一看,映入眼簾是動畫培訓、跆拳道培訓的巨大宣傳橫幅。廣場旁是銷售服裝、手工藝品的 小店,有的卷簾門緊閉,門上貼著“貨品一律2折清倉”。“這里有賣電腦的嗎?”記者詢問一家銷售玉器的女店主,她想了想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就沒見到過 賣電腦的了。”

  在5樓電影院旁一角,記者找到了一個掛著“電腦配件”招牌的檔口。望著背后檔口里堆得滿滿當當的各類電腦耗材、電腦桌 椅,店主趙大姐輕輕搖了搖頭,“這是之前我們的倉庫,現在樓下裝修,就搬上來了……”回憶起10多年前的輝煌,趙大姐拿出檔口的專用收據票據本,上面印著 三個地址,“瞧,行情最好的時候我們在2樓、3樓加起來就有三個鋪面啊。當時一個10多平方米的鋪面轉讓費就10多萬元。”經過記者粗略統計,目前世紀商 業廣場僅存的IT類商家大約有7家,大多都沒有商業鋪面,租用廣場的寫字樓做老客戶的生意。

  “作為城南最早最火的電腦賣場,世紀商業廣 場目前已度過了轉型的‘陣痛’,將來會成為本地最大的社區商業購物中心。”廣場物管負責人介紹說,世紀電腦城成立于1999年,運行初期,一至四層都被電 腦IT檔口占滿,商家接近300個,日人均流量最高曾突破8萬人。時過境遷,隨著幾年后用戶向跳傘塔、磨子橋一帶分流,世紀電腦城逐漸人氣下降。兩年前開 始,廣場開始轉型,整體轉向服裝+餐飲+培訓方面。用這位負責人的話來說,從世紀電腦城到更名為世紀商業廣場,從紅極一時到陣痛轉型,其間的酸甜苦辣確實 令人感慨。

  東華電腦城:難見電腦產品

  “配電腦到東華”,這是20多年前老成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作為上世紀90年代 與成都電腦城齊名的成都電腦賣場,據說當時東華電腦市場不僅零售吞吐量巨大,更是包攬了西部數碼IT流通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額。直到七八年前,東華電腦城才 在數碼廣場、百腦匯、@世界、新世紀電腦城等的夾擊下呈現頹勢。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一環路跳傘塔路口黃金路段的東華電腦市場,驚訝 地發現原來熟悉的“東華電腦電子市場”招牌上面聳立著“東華安防市場”、“辦公”等幾個大字。步入市場,車輛人流繁忙穿梭,一片興旺。但仔細觀察,一樓客 流最多的檔口里面,基本找不到電腦、軟件,視頻安全監控設備、辦公耗材等成為主體。

  種種跡象顯示,這座歷史悠久的電腦市場正淡出老本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店主說,東華的租金確實比周邊幾個市場便宜,因此人氣不錯。但做電腦行業的大多利潤比辦公耗材、安防用品薄,所以都轉到不太顯眼的檔口,通常不做零售,而是以向二三線城市批發為主。

成都電腦城:消失的坐標

  提到成都電腦城,人們腦海里會浮現出20多年前,磨子橋林蔭街口人擠人去裝電腦、買軟件、看稀奇的場 景……而今,站在磨子橋紅星路跨線橋下,已找不到“成都電腦城”幾個碩大醒目的招牌。問周遭忙碌的人們成都電腦城在哪,他們會指向橋旁一座6層高的小樓。 來到樓下,在屈臣氏超市、眼鏡店、維修店、牛肉面店等招牌的夾裹下,僅余一個兩人寬的通道,懸著“佰騰數碼廣場”的指示牌。

  來到二 樓,20多個商鋪大多擺放著打印機耗材、二手電腦配件等,基本找不到時下流行的筆記本、臺式電腦的影子。一位賣鼠標鍵盤的女店主告訴記者,估計做完今年她 就不做了,盡管商鋪的租金并不高且最近兩年沒有上漲,但顧客都以樓上寫字間的老主顧為主,沒什么前景,她準備改行做快餐。記者準備繼續上樓,但賣場內的電 梯已停運。從樓側的電梯來到7樓,“佰騰數碼廣場”的工作人員說,佰騰只負責一二樓的經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樓的出租對象逐漸轉為超市、小百貨、餐飲 等商家。

  隨后,據負責整幢樓運營的物管公司負責人介紹,成立于1993年的成都電腦城,是成都第一座電腦專業賣場。當時,落成的6層樓 不僅外觀時尚且有4層樓銷售電腦、軟件,一度每層樓被分割成數十個面積僅2、3平方米的小檔口,商家多達300余戶。“到成都電腦城看稀奇”成為當時成都 人業余生活的一大樂趣。

  2001年過后,成都電腦城人氣逐漸下滑。2006年前后,物業方引入佰騰數碼經營其一、二樓,成都電腦城的招牌換成了佰騰數碼廣場。目前整幢樓的4層樓都改為寫字間,一樓也逐漸被電腦IT以外的業態所取代。

  百腦匯:銷售人員比顧客多

   過去是一個營業員接待四五個顧客,現在變成了四五個營業員接待一個顧客———當你走進百腦匯大門時,立馬感受到一種VIP待遇:三四個熱情的銷售人員滿 臉笑容簇擁在四周,“姐,買電腦嗎?來我們這里看看。不買電腦裝機也行,我們免費的”。同樣的VIP待遇在街斜對面的新世紀電腦城也同樣可以享受。其實, 這樣的優待也顯示出了如今電腦城的現狀,因為顧客遠遠少于銷售,銷售對于上門的顧客自然熱情許多。

  上午11點,百腦匯電腦城門前不時有人進出,不過這些人不是穿著統一的制服就是拿著各種快遞件。走上電梯才發現,1~3層依然是各個商家,不過4層卻改成了美食區域。再往上走,角落已經出現了一些空置的鋪位。

   在商城最高層的中央位置可以看到所有的扶梯,6層樓的扶梯同時出現在上面的人不會超過10個。對于這樣慘淡的人流量,去年從百腦匯離職的員工李亮(化 名)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已經出現很長一段時間了,去年最低的一天客流量僅4位數,碰上周年慶、節假日的客流量數據可以達到3萬,但這個數據也有水分, “因為促銷時,有很多是促銷人員和工作人員。”李亮表示,幾年前,電腦城的最高峰也是幾萬的人流量,可那時都是實打實的客流量,銷售少,客人多,F在是銷 售比客人多了好幾倍。

  對于電商的沖擊,百腦匯成都店總經理張啟宏坦言,電商的興起,的確對傳統的賣場造成一定的壓力,不過這也促成前進 的動力。傳統賣場的運營管理模式已不能讓消費者滿意。所以,轉型是必須的。去年10月,4樓美食匯的成功開啟以及4月即將引進的平衡車,已標志著百腦匯開 始轉型成為復合式賣場了。

  新世紀電腦城:更像物流中轉點

  客流量幾乎是每個電腦城的“死穴”,不過對于如今仍在里面營 業的商戶而言,他們似乎并沒有被這個“死穴”所困擾。新世紀電腦城的聯想銷售人員表示,這里的價格的確做不過國美、蘇寧線下3C賣場,也做不過京東這樣的 電商,不過因為可以贈送整套配件,并且裝機等都是免費,所以還會有一些顧客來。“工作日的生意很慘淡,周末和促銷的時候會好一些。”這位銷售說,現在選擇 多了,“上網一比較,立馬就可以下單送貨上門,很多人自然不會花時間在路上了”。

不過實體店的價格比網上便宜的也有,在百腦匯電腦城5樓,一個賣網絡播放器的小伙子就表示,自己也有網店,但現在網店也不好做了,“網上我買 398,你要我380給你”。這位小伙子說,網上一般不好議價,實體店碰到不議價的就賣貴一些,議價的就賣便宜一些。“我們有老顧客,也有網店,這里就是 一個點”。

  其實,像這樣的商家并不僅僅是這一家,在新世紀電腦城4樓,一家賣電腦配件的店主正在和一位快遞員確認送貨地點,手邊是一個已經包好的快遞包裹。而在斜對面的一個店鋪內,店主正忙著在電腦前和客人交談。

  李亮說,現在大家都在轉型,如今的電腦城更像荷花池,物流、電商、辦公室在整棟樓里都有。有一些積累了客源的店家更像是一個物流中轉點,同時開展電商服務。電腦城的租金同比而言比其他寫字樓便宜,當個倉庫和辦公室,這里就再合適不過了。

  數碼廣場:露臺開起了咖啡廳

   記者來到目前經營情況相對較好的數碼廣場,進入賣場內,第一感覺是人流量并不大,跟往年的熱鬧自然沒法比,但賣場很亮堂,一樓的各個專柜井然有序。記者 觀察了一下,與以往電腦城的私人“攤位”不同,聯想、華碩、三星、中國移動等專柜面積都很大,裝修也比較專業、精致。在三樓數碼館,索尼、佳能等品牌也開 設了品牌專柜。來到7樓,一眼看到了“新尚會館”,與普通的咖啡廳無異,裝修雅致,外面還有一個露臺可以喝咖啡,休閑聊天,而這是為賣場客戶提供的休閑餐 飲場所。

  作為成都數碼廣場的創始人及掌門人,唐立新絕對是IT傳統賣場的“教父級”人物,對于磨子橋、跳傘塔“電腦一條街”繁華不再, 他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告訴記者,數碼廣場自從2002年建立以來,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而且肯定也將繼續走下去。“現在最早的成都電腦城和世紀電腦城已 經做不下去了,還有一些也難以為繼,但我們的日子應該可以說還比較滋潤。”唐立新對此引以為傲,“市場競爭就是這樣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強者恒強的道理在 我們身上體現得很明顯。”

  在談到電商對電腦城的沖擊時,唐立新表示,傳統的IT賣場的確會受到沖擊,但絕不會被電商取代。唐立新從 2010年開始轉型,“現在電腦的份額只占整個賣場的大概40%。從2010年,我們開始轉型,加大數碼產品的比重,2013年,開始加入通訊產 品,2014年又開始加入智能穿戴、游戲機這些發燒級產品,而今年,還要發展智能家居。”唐立新一直觀察著市場的變化,并提前應對。

  在問到電腦城宰客的情況時,唐立新表示,“我們在管理上也很規范,不可能出現宰客的情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會立即停租,清退這種商戶,所以品質上不用擔心。客戶在我們這里買產品是雙重保險,除了廠家,我們自己也會承擔售后服務。”

  2013年成都數碼廣場陸續引入了手機、智能家電、智慧城市產品,同時商場投入了2000多萬元對商場內外進行了升級改造。唐立新表示,希望消費者逛數碼廣場不僅能買到價廉物美的產品,同時能有優質的購物體驗。“還按照過去的方式經營,肯定只有被淘汰。”

  @世界:靠零售賺不到錢了

   目前,除了成都數碼廣場以外,@世界應該算另一個銷售情況相對較好的電腦城,而既不是賣場自己的自營店又不是廠家直營店的私人攤位何以為繼呢?一業內人 士表示,零售產品在整個賣場的利潤中占比其實已經很少,現在零售產品市場已經做穿,基本上都是薄利多銷,大部分利潤還是來自集團用戶。集團用戶除了購買產 品以外,更多的還要給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后續維護等。

在@世界經營了十幾年的商戶小趙告訴記者,因為自己在這里經營了很久,也積累了不少固定用戶,現在的生意基本上都來自老客戶。老客戶大部分是企業用 戶,因為這些用戶量很大,而且除了購買產品以外,更多的利潤是來自后續的升級、維護服務包括耗材的提供等,“雖然現在生意不好做,但因為租金沒有漲,還是 可以勉強維持?苛闶劭蛻艨隙ㄊ琴嵅坏藉X了。”談到有沒有計劃開網店、如何轉型時,小趙表示,沒有想過開網店,只是在爭取做更高一級的代理商,這樣能拿到 更多的資源,更好的價格。

  記/者/點/評

  走老路 只有被淘汰

  電腦城,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它見證了 中國IT行業發展的初期和上升期,最終它接受了市場發展的規律,逐步走向業態轉型老去的一天。任何一個足以改變時代的產品,總是伴隨著從渠道單一、價格不 透明的高利潤初生期,到走向渠道逐步扁平、價格趨于透明、利潤下滑的增長期,再到走向渠道繁多、競爭激烈、“零”利潤、依靠服務賺錢的普及期。

   電腦城在這20多年走過的道路正是如此。20多年前,一臺電腦不是普通工薪階層所能消費得起,因此顯得非常神秘。10年前,電腦利潤下滑,但增長量大, 商家尚能依靠走量獲取廠商返點過日子,F在,臺式電腦需求已經極大地被筆記本電腦所取代,甚至近年來智能手機的功能已經可以取代大部分電腦的功能,電腦本 身的功能已經被其他便攜和智能終端產品逐步取代,其存在感自然被削弱。

  除了因為電腦需求已經走過高速增長期外,電腦城本身的業態也已經逐步跟不上時代。曾經,電腦的銷售渠道過于單一,用戶只能前往電腦城購買,造就了電腦城這種業態的繁榮。但由于信息不透明、價格不透明、中間環節多,用戶挨宰現象時有發生。

   隨著國美、蘇寧等大型3C賣場的介入,用戶有了更好的消費環境和對比平臺;再加上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加速了電腦城業態的衰弱。廠商 產品出廠只需要供給電商平臺即可出貨,不需要國代、省代、市代、總代,不需要銷售人員、不需要促銷人員,省去了中間各個環節的成本。有網絡的地方即可下 單,坐等送貨上門的服務享受,遠比請假專程前往電腦城,買好東西還得找車送回家來得輕松。

  由此看來,留給電腦城的時間,真的不多了。面對電商對電腦城的沖擊,傳統的IT賣場必須學會轉型。正如成都數碼廣場的創始人唐立新所說,“還按照過去的方式經營,肯定只有被淘汰。”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