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進入2011年底,各地應屆高校畢業生的首場就業招聘會紛紛拉開帷幕。一邊是面對900萬人的就業擁擠路況,沒有任何薪資要求,只求就業!一邊是用人企業搶著要人,只要你來,薪酬待遇一切可談。什么原因致使同樣的竟爭環境下,就業市場卻有著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據統計,今年全國有680萬名高校畢業生,加上去年未就業的200萬人,近900萬人的高校畢業生加入了今年就業競爭; 而歐債危機、美債危機等全球性的經濟問題對中國的出口有一定的影響,部分企業用人計劃有所收緊,這一因素必然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緊張。
有數據顯示,在求職過程中,相當多的待業大學生身心疲倦,情緒低落:57.1%的人感到很累,40.1%的人感覺找不到目標,22.6%的人對生活感到失望。除了想摘掉“啃老”這個帽子外,日益增高的求職成本也是令他們頭痛的原因。900萬的就業大軍行駛在路上,擁擠狀況可想而之。為了能抓住稍縱即逝的就業機會,這些大學生除了好好準備筆試面試外,也開始全方位地包裝和推銷自己:著裝、化妝品、制作簡歷、路費、餐費等,無一不產生費用。通過調查發現,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會有求職成本,彩打一份簡歷需要3元,再加上一個裝簡歷的夾子1元,一份完整的簡歷成本就需要4元。以北京為例,平均是投出21份簡歷才會收到一份工作邀請,平均、求職成本是951元。
有許多畢業生一天就要跑3-4家企業,面試下來光礦泉水就要喝3-5瓶。曾聽到一則這樣的笑話說,同一寢室的兩個高校畢業生,面試回來,一個幾近脫水,另一個是面試時光想著上廁所了。笑話的背后都是生活的濃縮,從中不難看出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
就業管理服務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當下的用人單位更注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有許多畢業生因考慮到求職成本,反復面試的因素,在面試時都是沒有要求,只要有五險一金就行。與此同時,在同一條就業求職的路上,我們卻發現了不同的場景。
在中關村北大青鳥IT精英雙選會上,百度、新浪、中科軟、中軟國際、窩窩團、中糧等34家IT知名企業,對中關村北大青鳥學員們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并搶著錄用,甚至出現了多家企業向一個學員拋橄欖枝的情形,到目前為止,40名參加雙選會的學員都已走上滿意的工作崗位,他們的平均試用期薪資都是5000元以上。
如此冰火兩重天的境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們為此特走訪了中關村北大青鳥校區(http://www.bjaccpedu.com/)。據學士后2班學員左同學介紹,他們之所有受到企業青睞的原因,主要來自企業對中關村北大青鳥“學士后”課程的認可。“學士后”(http://www.bjaccpedu.com/xsh/why.php)產品,開設JAVA、.NET、Android等IT熱門課程,打造學歷+技能+經驗的人才。在學習過程中實施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員的實踐動手能力,豐富了項目參與的經驗。學士后注重“實戰技能”,搭建 “模擬實際職場環境”組織學員進行團隊協作。在職場環境的實戰培訓中,更快提升學員的職業水平、也是對就業環境的一種預演。在就業面試時,中關村北大青鳥就業老師是一對一的全程陪同指導。所有面試時會遇到的問題,就業老師都會提前替學員想到、做到、準備到。學員沒有任何心理上的壓力,面試過、程自然發揮正常,得心應手,受到企業的肯定。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你我同樣擁有大學本科的學歷。比的已經不再是“起點”而是“拐點”。誰贏在了“拐點”上,誰就能加速擠進快車道,在別人還堵在面試路上的時候,我們坐在了辦公室的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