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炮兵以學習胡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為主題,組織了一期高中級干部理論輪訓班,參加輪訓的百余名將校軍官在第二炮兵領導的帶領下,走進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感悟科學發展的巨大魅力。
從當初的“電子一條街”,到今天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家感悟——
思想解放帶來發展變化
很難想象,20多年前的中關村,曾經是名不見經傳的“電子一條街”。如今,出自這里的自主創新成果,不但在國內富有影響,而且不少成果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介紹說,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就是科學發展的生動例證,20多年間,中關村已發展成總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全國最大的高科技園區,創新資源不斷集聚,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企業發展需要解放思想,部隊發展同樣如此。”某導彈技術勤務團政委馬福升感慨地說,在我軍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過程中,要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闖出一條切合實際的變革之路。
“雖然企業與軍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科學發展的思路卻是相融共通的。”某旅政委方健聯系部隊擔任全軍、第二炮兵信息化建設試點任務的實踐說到,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從小到大的發展經歷,啟示我們抓部隊信息化建設,同樣需要解放思想。
從當初只有幾名科技人員自主創業,到今天擁有近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大家感悟——
敢闖敢試贏得發展先機
中關村經過20多年的發展建設,已經聚集以聯想、百度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環保、新材料、先進制造、航空航天為代表,以研發和服務為主要形態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形成了“一區多園”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成為首都跨行政區的高端產業功能區。
如今,中關村每年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截至目前,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18家,其中境內139家,境外79家;中關村技術交易額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簡單啊!”某訓練基地總工程師郁粉華說,“敢闖敢試的精神彌足寶貴。我們基地作為第二炮兵惟一的‘藍軍’部隊,建設模式沒有現有套路可借鑒,同樣需要敢為人先、勇于超越的‘精氣神’。”
從當初少有“大項目”,到今天眾多一流創新成果不斷問世,大家感悟——
自主創新催生活力源泉
這是一幅動感十足的《清明上河圖》。制作公司是目前亞洲最大規模的數字視覺展示企業,他們運用數字媒體影像手段“激活”了這一歷史畫卷,將北宋宣和年間世界最大城市——汴京的繁榮景象展現在大家面前。
這只是中關村高科技園區自主創新的“冰山一角”,中關村管委會領導介紹說,20多年來,中關村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涌現出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航天工程、三峽工程和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從最初“少有成果”到“成果迭出”,中關村為什么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參觀后有一個共同感受:自主創新催生活力源泉。
“創新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也是部隊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有力抓手。”某工程設計研究所科技處處長田慶龍深有體會地說,“面對新的形勢任務,我們必須不斷創新觀念、機制,以開放發展的眼光和破解難題的勇氣,不斷提升創新質量效益,努力提高核心軍事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