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生活 > 正文

魅力中關村觸摸科教游(圖)

日期:2014-08-13  來源:京華時報(北京)
[字體: ]

魅力中關村觸摸科教游

8月7日,2014中關村科教旅游節正式開幕。智慧旅游上地論壇業內專家與旅游企業巔峰對話;五大主題產品11條精品線路震撼發布;海淀區又為公眾開啟 了一場科教旅游饕餮盛典。而本報旅游周刊也再次攜手海淀區旅游委邀請百位讀者在上周末免費體驗了其中一條線路,與航天專家面對面交流,在中科院院史館做個 “小博士”,去中科院力學所親自參與科普力學的各類實驗,在這個暑假,讀者們以零距離接觸的方式感受到了中關村科教旅游帶來的快樂!

發布

科教夢5年之后再起航

當今年眾多高科技企業、科研院所攜手旅游行業再度共同開啟這場科教旅游的盛宴時,開幕式當天的一部名為《新起點再出發,科教旅游五年行》的宣 傳片為我們全面梳理了科教旅游五年的發展歷程。記者了解到,2010年伴隨著海淀轄區內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紛紛敞開大門,中關村科教旅游節破繭而 出,吸引了包括聯想、百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眾多單位參與,高科技企業開創性地成為旅游接待單位,活動內容涵蓋歷史文化古跡、動感科普場館、自然山水景 觀、知名高校企業等各類資源,搭建起了向社會傳播科學和文化的開放平臺,同時也不斷地推進海淀科技、文化、教育與旅游的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海淀區旅游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五年間,科教旅游的版圖正在海淀43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延伸、擴展;而今年的2014中關村科教旅游節則包 含了新聞發布會、智慧旅游論壇、科教線路體驗行(主題體驗游)、科普大講堂、中關村科學家與新中國主題展、科教夏令營、科教旅游產品推介會等多個主題內 容,整體活動將持續到10月。可以說2014中關村科教旅游節會在之前4屆的基礎上,繼續打造海淀科教旅游市場化、常態化、標準化的模式;并將探索大數據 時代海淀旅游的轉型和升級。

亮點

“趣味科普多樣”成科教線路關鍵詞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沉淀,今年的科教旅游節匯集了海淀最密集的教育和科技資源,線路更加凸顯趣味性、科普性和多樣性。據了解,2014中關村科 教旅游節發布的“紅、綠、藍、銀、七彩”五大主題旅游產品11條體驗游線路,涵蓋了歷史文化古跡、動感科普場館、自然山水景觀、知名高校企業等各類科教旅 游資源。

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可以看到我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地質博物館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世界最大的“水晶王”等20余萬件地質 標本讓游客在“游”的過程中體驗著地球的奧妙;在中國科學院,生物識別、智能交通、視覺監控、互聯網發源地、走進納米世界等互動體驗,可以第一時間瀏覽中 國科技的浪潮之巔,讓游客們在旅行中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從而傳播科學思想、滿足游客多樣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精神需要。同時本屆旅游節五條線路均由市民率先免 費體驗,為市民提供了參與科教旅游體驗、共享海淀發展成果的機會。

游客可與專家面對面

在2014中關村科教旅游節期間,科研院所的專家們將走出實驗室與游客面對面,并帶來“航空知識、航天器、載人航天技術”等主題科普講座。據 海淀區旅游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科教旅游節在“與院士專家面對面”的基礎上,全新推出“科普大講堂”,講堂擬邀請中科院院士、專家,帶領青少年參與科學 實驗,了解航空航天、3D打印、科學與文化等內容。活動將以科技專家與游客零距離接觸的方式,實現科技人才與科教旅游無縫對接,一定會點燃青少年的科技夢 想。

主題展傳遞科技正能量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關村科學家與新中國主題展”將以2014中關村科教旅游節為平臺首次與游客見面,展覽全面梳理新中國建立伊始,為中 華民族的崛起奉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乃至熱血生命的科研工作者,整個展覽將以時間為線索,以視頻、文字、照片為形式展出多位科研工作者的事跡,弘揚老一輩科 研工作者愛國、實干、奉獻、自強不息的優秀品質,并向社會廣泛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傳遞科技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國夢。

鏈接

各界大佬上地“論劍”智慧旅游

隨著2014中關村科教旅游節的大幕拉開,2014智慧旅游上地論壇也成功舉行。本屆論壇邀請了政府主管部門、研究機構、知名專家、旅游企事 業單位、科技企業,圍繞“融合·數據·體驗—高科技企業牽手高品質資源推動智慧旅游發展”的主題進行深入交流,包括了主題演講、圓桌論壇、智慧旅游產品體 驗等三大板塊。值得一提的是現場炫酷的智慧旅游產品體驗,可實景俯瞰北京城的無人機智能頭盔,可具備定位、定向、路徑記錄、圖幅計算和坐標轉換的智能終端 戶外手表、通過光無線上網、微信打印,各種科技創新產品讓人眼前一亮。此外,論壇全程實現“無紙”智能體驗,從邀請函到參會報名,甚至會議手冊、會議簽 到、現場互動以及分享……只要手持智能移動終端,輕輕一點即可參會。

同時,記者還在圓桌論壇環節看到,圍繞“旅游企業、科技企業在發展智慧旅游、更好服務游客的共同訴求有哪些?”“海淀如何借科技之力,成為智 慧旅游發展新階段的風向標和制高點?”等話題,百度黨委副書記吳坤、香山公園副園長宗波等專家展開了激烈討論,分享了在智慧旅游實施方面的探索與經驗,并 結合自己所處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智慧旅游發展的訴求。海淀區旅游委負責人則對此表示,2013年海淀智慧旅游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游客可體驗到“行程 規劃”、“電子商城”、APP下載、海淀景區門票和海淀禮物在線預訂等服務。目前,海淀旅游的官方微博、微信,正在逐步實現海淀旅游“吃、住、行、游、 樂、購”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務與智能終端的無縫鏈接,海淀的旅游行業將逐步進入“智慧時代”。

體驗

老專家為你解開載人航天的奧秘

作為上周末讀者體驗活動的第一站,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前總指揮張厚英帶來的知識講座一下子就激起了 眾人的興趣。知道航天員是怎樣選拔的嗎?他們在太空艙中又是怎么生活的?知道天宮一號飛船發射前后有哪些小故事嗎?70多歲高齡的張厚英老人身材魁梧,精 神矍鑠,他當天甚至走下講臺,站著為家長和孩子們講解。老專家的講座熱情洋溢,語言風趣,特別注重科學知識的趣味性,會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講到深奧之 處,張厚英還不忘拿出模型或者請出小朋友代表做出形象的演示。而宇航員在失重情況下喝水吃飯的視頻更是逗得小朋友們前仰后合。

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講座,張厚英老人介紹了我國發展載人航天的概況、歷程,我國自主創新的載人飛船的特點及飛行的狀況,航天員選拔培訓的情況及 他們的精神境界和艱苦奮斗精神……“以前我對航天知識沒有什么興趣,今天聽了張爺爺的介紹,我覺得航天事業還挺有意思。”一位剛上小學的小讀者在聽完講座 后告訴記者,這次活動讓她對航天知識有了更多的“好奇心”。而趙先生則表示,借這個契機,學習一下航天航空知識,也對咱們國家重大工程有一個了解,這比簡 單逛個景點有意思多了。

在中科院做個“小博士”

吃完午飯,讀者們來到了位于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一層的中國科學院院史館。走進展館大廳,六位科學院掌門人的大幅畫像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從首 任院長郭沫若到現任院長白春禮,我國最高的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已走過了60余年的光輝歲月。展覽共分五大部分,分別是“奠基與創業 (1949~1955)”、“中國科學事業的火車頭(1956~1966)”、“從十年動亂到科學的春天(1966~1980)”、“改革探索 (1981~1997)”、“創新跨越(1998~)”。展廳最后的一塊空間還設立了《中國科學院重要歷史人物紀念堂》,是為了緬懷在中國科學院系統工作 過,對中國科學院歷史有重要影響的已逝杰出人物。講解員特別引導大家觀看了一張照片,這是一張攝于1956年的中共中央領導人接見參加全國長期科學規劃工 作的科學家合影。照片上每個人都被標上代碼,“代碼下面寫有科學家的名字,有一些沒有寫名字的,還需要公眾幫忙辨認。”院史館的講解員說。

雖然這些科學家們的事跡許多讀者小朋友們不太能看懂,但參觀后每人領到的小博士服可讓他們格外興奮,全都迫不及待穿上了身,家長們這時也紛紛 掏出“長槍短炮”,在高大宏偉的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門前為自家的“小博士”拍照留影,于是小朋友們的科學夢想也隨著高高拋起的博士帽飛揚啟程。

錢學森的辦公室原來如此簡樸

活動的最后一站讀者們來到了中科院力學研究所,而兩彈一星元勛、“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曾經的辦公室就在那里。毫不夸張地說,那是一間非常普 通的辦公室,十多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內擺放著質樸的桌子和兩把椅子,錢學森用過的量尺以及兩本代表著作《工程控制論》和《物理力學講義》放在老式辦公桌上。 靠墻的一個小型玻璃展柜里,陳列著錢學森任力學所所長的任命通告,錢學森在力學所的工作手稿,以及1936年至1955年他在美國工作期間的部分手稿等, 無不述說著歷史。另外有兩個單人沙發,一個書架,上面擺放著錢老的著作。“沒想到大科學家的辦公室陳設竟然這么簡樸。這和他杰出的科學成就真是形成強烈的 反差感,令人印象深刻。對現在的年輕人也是一種啟迪。”讀者李女士走進錢學森辦公室后向記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錢老的字每頁都這么工整,從中不難看出其 嚴謹的工作態度。”一位讀者仔細地看手稿,并不時地用手機拍照,“我要把這些照片帶回去給孩子看看,科學家不是一日成就的,平時的認真很重要。”

緊鄰錢學森辦公室的是郭永懷副所長的辦公室。屋內陳列布置相似,只是多了陳舊的公文包、老式的打字機。這位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 章”的科學家,也是“兩彈一星”項目惟一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的尸體緊緊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把他們分開時,才發現兩具尸體 的胸部中間,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卻完好無損。”講解員講述郭永懷1968年遭遇空難的情景時,全場一片肅靜,無不為之動容。

快樂體驗趣味力學

 

在中科院力學所內還有一個科普展廳,里面有很多關于趣味力學的試驗可以讓小朋友們動手實驗。“為什么這個錐體能夠自己往軌道上方 滾動?”一位小學5年級的讀者小朋友不解地向工作人員問道,原來低端的兩根導軌間距小,錐體停在此處重心被抬高了,而高端的兩根導軌較為分開,錐體在此處 下陷,重心實際降低了,所以能“往上滾”。工作人員一番耐心地講解讓小朋友恍然大悟,隨后自己又興致勃勃地反復實驗了好幾次。

除了錐體上滾實驗外,小球碰撞、看誰跑得快、離心力、水錐揚水機、液體自由渦、流線演示、水面曲線等不僅讓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就連家長們 也是大開眼界。讀者曾先生告訴記者,今年他已經是第三次參加本報旅游周刊組織的科教體驗游活動了,“這一次和前兩年不太一樣,雖然沒去什么景點,但是在這 些平常沒機會來的國家高等科研院所,真是學到了不少知識。這種旅游體驗更有意義!”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